清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界画我们可以知道的唐宋民居
TUhjnbcbe - 2022/10/26 0:27:00
北京普通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zg/150202/4570748.html

人类能够建造建筑和使用建筑是人类由蒙昧向文明前进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在衡量有恒产者与无恒产者最明显的区别。唐朝时期是我国建筑史上大爆发的时期,各种类型建筑不断的被创新和建造。经过对唐代的四川十方堂邛窑遗址进行考古探索,人们发现了大型的民居建筑群的遗址,填补了建筑史上的空白,以前考古探索的大明宫等遗址都是宫殿建筑群,民居建筑遗址是迄今为止第一次发现。经过研究能够发现,唐代民居的构造与布局,为研究唐代的居民生活提供了实证依据。这一遗址的发现令专家们振奋和高兴。

唐代距离我们已经一千三百余年,遗留下来的有关建筑的典籍已经很少,对于唐代民居建筑,我们除了考古发现外,还可以通过文人墨客留下的作品了解到具体的民居建造情况。唐代文学家、诗人白乐天被贬九江市,所做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他新建的房屋的情况,整间房子有两根柱子支撑,共两间屋子,四扇窗户。每间房子有南北两扇窗户,夏天时,开北面窗户,可以引来徐徐凉风,降低暑气;冬天时,打开南面窗户,可以使温暖的阳光照进屋内,减低寒气。建造的房屋附近还有松树、竹子以及莲塘。这些房屋的设置以及房屋的周遭环境,都符合古人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这在古人的房屋建造中得到体现。

《江堤晚景》,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南唐董源所绘,宽.5厘米、长厘米。董源大约生活在南唐与北宋时期,擅长画山水画,画作多以写实之景,传世的有《潇湘图》《溪岸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等作品。董源的山水画画的大多是江南的风景,他发明了山水画的披麻皴,在以后的工笔山水和水墨山水中多被用到。元代的*公望称赞董源:“作山水者比以董为师法,如吟诗之学杜也。”

《江堤晚景》(局部)

《江堤晚景》这幅图,之前作者是否是董源还存在疑问,后经过张大千的确认,才定为董源的真品画作。董源最初是南唐的宫廷画家,后来南唐灭亡,出仕于宋。董源是山水画大师,但是也精擅人物,其被尊称为“北宋三大家”之一。他的山水画往往运用点苔法和披麻皴,并且在绘画技上有了新的突破,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这幅画中江畔民居、人物被董源描绘的十分生动有意境,民居是木质的,四周围着篱笆,布置的简单,却富有趣味,这是当时江畔民居的真实情况与写照。

宋代手工业的高度发达对宋代的建筑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手工业的发展,不仅使许多建筑器械得到改良和发明,而且还促使了宋代建筑业的空前繁荣。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在当时处于巅峰的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规范的著作,它规定了在建造各类建筑师所用的尺度、规格,在这个规定的范围内,所建设的建筑才是合格的。

在宋朝,由于商业繁荣,人们普遍十分富裕;手工业发达,能工巧匠层出不穷。人们在修建民居是注重建筑的装饰和雕刻,工匠们也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把民居修建的十分精致,而有的富裕之家把居所装饰的富丽堂皇。而且工匠还可以根据房屋的不同用途,造出有利于房屋用途的外形,让客人能够记忆深刻,有利于建筑业的发展。

《清明上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北宋张择端所绘,长.7厘米、宽24.8厘米。张择端是北宋时期的宫廷画家,其代表作是《清明上河图》,他大约生活在宋徽宗时期,作品十分丰富,由于战乱的原因,他的画作大部分都遗失或被毁了,只留下了这幅《清明上河图》,被历代拥有者所珍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宋汴京城的建筑规划。建筑的功能是分区域的,可以分为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皇宫。居住区居住平民、商人、官员、王公贵族;商业区则有瓦子、说书等娱乐节目;办公区则是京城各部门集中办公的地方,其中有开封府、枢密院等衙门;皇宫则是皇族居住的地区。另外在建筑聚集的地区,如居民区、商业区,建设有消防部门,以备不时之需。

《耕获图》

这幅刻画丰富、真实的内容为后人了解学习宋代江南农业生产状况提供了十分可靠的资料,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从这些界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建筑格局更趋近于天人合一,可惜现代普通民居很多采用西方的建筑方式,没有把传统民居继承发扬开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界画我们可以知道的唐宋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