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清明
割肉奉君尽丹心
我愿主公常清明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但你知道吗?清明最早仅指节气,并不包含节日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清明两字才渐渐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成为我国唯一一个即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清明节的前世今生吧!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寒食节禁火、冷食、上坟祭扫等风俗。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
(晋文公和介子推的故事)
民间传说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上古的改火旧习。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据《后汉书》记载,最初的寒食节时间很长,寒食节期间不得生火,只能生食,对人的健康不利。到了唐代,寒食节变成三天。宋元时期,清明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清明节还融合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习俗内容。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上巳节是古代的重要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清明节虽历史久远,但设扫墓假期是在唐朝。据记载,由于官吏回乡扫墓,耽误职守,唐玄宗于是颁布*令放假四天。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与清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秋祭,春秋二祭,古已有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清明节有着久远的历史,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后续渐渐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
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是“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节日文化中的生动体现。下一期,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清明节的风俗吧。
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清明
图书馆——清明为什么即是一个节气又是一个节日?
资料整理:张江高科实验小学周孙鑫
资料审核:教发院姚瑜洁
傅雷小学张志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