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QINGMING
雨
纷
纷
明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桐花开,清明到。”桐花一开,春意阑珊,此时繁盛的春景即将逝去,因此古诗词中常借桐花凋落表达一种伤春的情绪。桐花开后,麦花、柳花也相继开放。
二候,田鼠化为鴽。习惯了阴暗洞穴环境的田鼠,也经不住清明暖意的诱惑,试着爬出洞穴寻找食物,但刺眼的阳光让它们感觉不太舒服,又纷纷回到地下的洞里躲起来。喜爱灿烂阳光的小鸟反而从洞里爬出,古人就误以为,进入洞里的田鼠出洞后都变成了小鸟。
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雨水逐渐增多,雨滴也变大了。太阳光照在雨滴上,就像通过一面三棱镜,分散出不同的颜色,形成美丽的七色彩虹。
清明习俗
寒食节
清明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前一两日为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而设立的。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亡故这天禁火,只吃冷食,后相沿成俗。人们在清明节前后带着水果和点心,一起上山去给去世的亲人扫墓,插一根杨柳,以寄哀思。
踏青
远足踏青、亲近自然也是清明节的习俗。这时,天气回暖,到处生机勃勃,踏青的人们结伴而行,赏花游玩,小朋友们荡秋千、放风筝,开心极了。
植树插柳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炸馓子·吃青团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长三角一带有清明吃青团的风俗,青团的绿来自大自然的田野,就是“艾草”。将艾草和糯米粉一起揉成面团,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是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清明诗文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夜
白居易[唐]
好风胧月清明夜,
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
遥听弦管暗看花。
晚春
韩愈[唐]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清明节绘本
清明节教育活动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季清明时。清明节是我国传统文化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借此契机,我园通过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意义,感受爱国情怀,激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忆清明·知习俗
孩子们了解到有关清明节来历的故事及传统习俗,如:踏青、放风筝、扫墓、植树、包青团等,让孩子们知道清明节是我们中国很重要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气氛,加深了孩子们对传统习俗的理解,也让孩子们懂得要从小学会感恩,也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珍惜幸福生活,创造美好明天!
睿德培欣幼儿园清明节倡议书亲爱的家长朋友:您好!在这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即将迎来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为了让你的孩子度过一个充实、平安的假期,现把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01.传承红色基
致敬建*百年,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抓住传统教育的良好时机。利用清明节带孩子瞻仰先贤,学习英模事迹,弘扬红色文化,培养良好的品质,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
02.文明祭扫
倡导文明节俭的祭扫方式,扫墓是对祖先和已故亲人表示深切怀念的重要方式。建议用以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清扫墓碑等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寄托哀思、祭奠先祖,弘扬社会新风气。
03.安全踏青
外出踏青时,注意预防花粉过敏;游玩时,拒绝危险举动,确保人身安全。
04.卫生保健
清明假期正值春季传染病高发期,节日期间请家长不带孩子前往人群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引导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请家长和孩子参加适当的户外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活动时,给幼儿垫上汗巾。
05.疫情防控
放假期间,仍然要按照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假期不远游或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家庭成员外出要佩戴好口罩,保持与他人的距离,不到人群密集处聚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06.饮食安全
讲究饮食卫生,严把“进口”关,不购买或食用“三无”食品、过期变质的食品,食用水果应清洗、削皮,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确保孩子一日三餐按时吃,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零食。
07.交通安全
带孩子外出时,切记“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