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辉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古典诗文。
朱子辉讲“诗教”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图文纪实|文乡枞阳采录桐城派传统吟诵法视频|枞阳腔诗词、古文吟诵
远逝的耕读
——寻访枞桐传统诗文吟诵老先生
文|朱子辉
为什么明清出了一个响彻文坛几百年的“桐城派”?为什么“桐城派”偏偏出现在我们枞阳、桐城这一带(桐城派作者多出自桐城东南乡,即今天的枞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此地自古以来,人们坚守着“耕读传家”的基本理念,读书风气极为盛行。所谓“耕为本务,读可荣身”,可以说是枞桐地区民众的人生信条。直到今天,枞桐乡间还流传着一则广为传颂的谚语:“富不丢猪,穷不丢书”。据《桐城县志》记载:“(桐城)子弟无贫富,悉数之读,通衢曲巷,夜半书声不绝。”桐城文派后期大家马其昶先生在《桐城耆旧传》中也提到:“城里通衢曲巷,夜半诵声不绝;乡间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琅琅。”正是在这样的读书风气中,枞桐一带,自明清以来,宰相名臣、通才鸿儒、文人学士、私塾先生,层出不穷。“桐城派”也正是在这种浓郁的耕读乡风中渐渐孕育、成长和壮大起来的,且雄居中国文坛三百多年之久。播撒下的读书种子,更是无计其数。然而,自近代以来,由于整个社会激烈的动荡和变革,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经济浪潮的席卷,乡风渐变,人心不古。原本宁静幽美的乡野,日渐喧嚣。而昔日晨昏之间随袅袅炊烟一起四处飘荡的朗朗读书之声,如今则更是渺茫难寻。社会在发展,文明在更迭,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固然可喜,而耕读家园的失落,又是何等的令人黯然*伤!为了疗救这心灵的伤痛,寻找失落的枞桐耕读,“文乡枞阳”曾四处寻访,希望在经历了百十年来的迷茫与辗转之后,我们依然能在这大江北畔的浮山脚下,能在哪个无人问津的偏僻角落,与那曾经延绵了几个世代的乡音诵读不期而遇。功夫不负苦心人,在众多“文乡人”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惊喜地发现,虽然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飘摇,“桐城光焰”早已熸灭,可是在枞桐地区的角角落落,依然有一些年登耄耋的老先生、老太太,他们曾经或课业于私塾之师,或亲炙于父兄之教,虽然走过一辈子的苦辛与沧桑,但一生喜与诗书为伴,诵吟不绝,乐在其中。比如家住??山镇白荡湖村的吴新培老先生,一九三一年生人,解放前曾读过七八年私塾,今年虽已九十一岁高龄,然每日吟咏不辍,尤喜《古文观止》。我们第一次听他用地道的枞阳土语吟诵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是那么的陌生和新奇,又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仿佛一下子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久已远逝的岁月和曾经宁静的田园。还有家住枞阳城关的钱老先生,其父早年即是一位私塾先生,他幼时即秉承庭训,刻苦诵读,现如今虽八十有八,然一读起诗文,眉间嘴角都溢满欢笑,音腔高亢,手舞足蹈,仿佛一个顽皮的孩子,又回到了他无忧无虑的童年。再有一个史冬梅老太太,估计也有九十好几了,眼窝深凹,牙齿无存,从她现已迷蒙的双眼中和布满皱纹的脸上,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她一生所经历的坎坷与辛劳,但一提到“重重叠叠上瑶台”(出自《千家诗》中的七绝《花影》一诗),她那干瘪枯瘦的双唇中,马上清晰而流利地滚动着那珠连玉串般的吟唱。在那一刻,已然风烛残年的她,是否又想起了少女时代父兄晨昏诵读的背影以及对她无微不至的疼爱呢?
这就是“远逝的耕读”,但“耕读”又何曾“远逝”,它还未曾走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它还残留在这些年逾古稀的老人口中!然而,我们如果还不知道抓紧时间去收集、整理,这片曾经诵读之声不绝于耳的枞桐大地上,就真的没有了最后的耕读乡音了,细若悬丝的桐城文脉就果然彻底断绝了。因此,我们借助“文乡枞阳”平台,向广大枞桐地区的人们发起倡议,如果您身边有受过私塾教育或者有家族教育传统,又会吟诵古诗文的老先生、老太太,请赶紧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一起为接续桐城文脉而努力!我们一起呼唤那即将远逝的“耕读”,在他背影阑珊之际,为我们这些后世子孙,再给予一次深情的回眸。“粳稻年年观获乐,子孙世代读书声”,那曾经孕育了“桐城派”的古诗文吟诵,再一次唱响枞桐大地吧!
枞阳会里朱氏后人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朱子辉
草拟并倡议
年9月6日
征集启事
为响应朱教授的倡议,文乡平台欢迎广大读者提供“老先生(老太太)”线索,最好能用手机录下吟诵视频发给我们。特别欢迎“老先生”的亲属、学生能为“老先生”们写下一点文字,比如他们的年龄多大,吟诵是跟谁学的,平时是否常常诵习,等等。将这些细节记录下来,文字不在多么优美,只要是关于这些“老先生”的,都可以。这些东西记载下来非常有意义,可以让后世年轻人知道,什么叫“亲师友,习礼仪”,什么叫乡风的濡染,什么叫文脉的承传……视频及文稿一经采用,文乡平台将酌情给予一些酬劳。
本活动对于挖掘传承乡邦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期待有远见、有情怀的各界人士携手共担使命!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朱子辉枞阳会里朱氏后裔,生于望江,祖籍枞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相关链接
文乡望族|走近何氏家庙文乡望族|清明祭祖文文乡望族|修谱建祠事略文乡望族|皖桐白云陈氏清明祭祖祝文文乡望族|十里*华祭先祖凝心聚力建宗祠文乡望族|辛丑年疏(束)氏清明祭祀典礼上的发言文乡望族|麻水千秋涨海江(代序)文乡望族|血性陶家白杨里文乡望族|谱海拾贝文乡望族|笔锋(九股)王氏桐城东乡迁徙年代考文乡望族|山川蕴灵秀,日月聚精华——破罡胡氏贤哲略述致枞阳焦岭陆氏宗亲桐城陆叶氏宗亲的一封信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