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文
“时维四月,岁在丁酉,气清景明,吾与族中老幼于坟地共祭杨氏先祖。
是日,卯时中,犹在酣睡,忽听屋外爆竹阵阵。顿感诧异,有所疑惑,何人竟如此之早祭奠亡灵?适逢此时,祖母呼叫,让吾等早些准备。起毕,余与慈母,收拾妥当,至予之伯父家门外,共待族中余下之人。少顷,人齐。愚与族中老幼乘车至祖坟之处。吾家之祖坟葬吾之高祖、曾祖等辈。历数十载,风吞雨蚀,坟堆早已宛若小丘。丘之上杂草丛生,大有枝繁叶茂之状。清明之意,一来祭奠祖宗,缅怀先人,时刻警示后辈不忘先祖之恩德;二来维系族人,联络感情,作凝聚血缘之桥梁,值此佳节,全族上下,共聚于此,念血脉相通之情,思同宗共祖之谊;三来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古之圣贤往往于此日禁火、扫墓毕后,呼朋唤友共游山玩水,赏自然之美景,吟古今之绝唱,其乐融融,非常人之所能体会也!而布衣白丁,则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等,热闹纷繁,良多趣味,乐在其中,其乐无穷,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其喜气洋洋者矣。
古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大地,报天地覆载之德;祭祀祖先,报先辈养育庇佑之恩。临墓感怀,触景生情,情由心生,五味陈杂。响一串鞭炮,焚一柱清香,插一束鲜花,烧一挂纸钱,斟三杯浊酒,添一锨*土,磕三个响头,寄一份哀思,至此礼毕。其间伯叔烧纸,兄弟放炮插香,母与族中婶母共摆祭品,而独留我斟酒插花。各司其职,面容严肃,表情哀怨。
祭完祖坟,既而再上各家新坟。由祖坟至新坟,其间不下十里。行至途中,路上上坟之人络绎不绝,成群结队,车水马龙。沿途之中,处处皆是拿纸钱者。两旁树丛之上挂满散落之冥币,远远望去,五彩缤纷,刹是好看。路上之行人,地中之火堆,空中之声响,天上之云烟,好一幅春意盎然之图景。
倾刻,至吾祖父之墓穴之地。一别经年,春秋已过。细细思来,已二载有余不曾来愚之祖父墓前为其祭扫,如此而来确实不孝。祖父之待我,细心呵护,关怀备至,可谓倾尽其心血,耗尽其生命。悲矣!愧矣!
余之祖父,辛巳长辞,风冽心寒,悲痛之至,尔来一十六年矣!今触墓心颤,不见所恃,草木号恸,不知所终。遥想祖父当年点滴,背面垂泪,其景如梦,镌于脑海,时忆时泣,终不能抑。祖父与我,教养之恩,重于天地。我与祖父,掌上明珠,视若生命。祖父病殒至今,哀思阴霾,万语涌心,时常思之,难以忘却。今见祖父之坟墓,犹见祖父之音容,坟上之杂草实乃祖父之身血之结晶。泣也!哀也!
母与婶母等众妇人依旧摆放祭品,此祭品为家母亲手制作。四碗菜,皆寓吉意,或言心眼之众之豆芽,或曰家禽之足之鸡蛋,或语殷家之富之肉片,或叙秀才之甚之韭菜,此四菜者皆以萝卜填底,菠菜盖上。所谓萝卜也,述钱财之丰;菠菜也,子孙甚矣。余蛇馒头、猪儿馍各二。其余鲜果不再列述。摆毕,兄放炮,而弟于坟头之上压少许纸钱,插一束鲜花,予则焚一柱清香,以此来共唤亲人。伯叔之辈则跪于坟前烧一挂纸钱,吾则酹酒三杯,以求祖父钱丰物广不至于冥国挨饿受冻。阵阵青烟直上云霄,以寄吾等之哀思。烧毕,众人齐聚于坟前磕三个响头。磕完,母与婶母等则收拾祭品,伯父添土,众人有序退出坟地,至此才算礼成。
而后,又祭家族余下之坟茔,大体礼俗,与之相似,在此不再一一陈列。清明佳节,哀思之甚,幽怨婉转,故作此陋文以记之,念之,谨致哀陈,略表寸心。
”作者简介
大家好!我叫杨国辉,目前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民俗学专业。宽容和诚信是我做人的原则;沉着与冷静是我遇事的态度。我始终秉承“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人生格言在追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之所以自己会选择民俗这个专业,除了自己的个人爱好以外,更多的是一种信仰。民俗的博大不仅仅在于它五颜六色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所蕴含的一种哲理。每当接触到一种民俗,自己的内心深处总会是波澜起伏,在被古人高超智慧所折服的同时,也有一种无以言表的喜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未来的路很长,只愿自己可以用笨拙的手笔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尽一丝绵薄之力。
请输入标题abcdefg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顾问:高忠严
策划:武振宇
撰稿:杨国辉
图文编辑:温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