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即是乘上诸佛菩萨的大愿法船,奔向光明!
清明,是中国人缅怀先祖,表达对他们的追思和感恩的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以“孝”为根的文化,是一种非常讲究知恩报恩的文化,这一点在佛教文化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佛教的时空观里,生命是轮转不息的,不仅有这一世,而且有无限的生生世世,因此“事死者,如事生”的祭祀活动,在佛教文化里就不是停留在伦理的需求层面上,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感恩、报恩、利益先祖的活动。
清明追思勤共修,超荐先人三宝前,
报恩祭祖孝为先,回向功德菩提圆。
年3月31—4月4日,萧泾古寺举办了清明礼拜“梁皇宝忏”的共修法会。
《梁皇宝忏》是中国佛教界流传最久、感应最多、内容最长的一部增福灭罪的忏仪,是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为超度其夫人郗氏,请当时的神僧宝志禅师及其他十几位高僧大德,综合佛教经论而编制的一部祈福超亡的仪规。
十卷《梁皇宝忏》经文,内容丰富,其以皈依为入门,以忏悔来断恶,以发心发愿为修善培福之核心,以回向为利益一切众生之行门,逐渐培养礼忏者大乘菩萨的胸襟,并与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感应道交、广结法缘,从而使历劫罪垢得以消除,终获清凉。
礼佛量大,每天要磕五六百个头。尽管身体很累,但是礼忏之后,身心得到了佛法的洗涤,内心十分喜悦。法会冥阳两利,为一切有形无形之众生,播种了无上的金刚佛种,增加了他们的道业资粮,令他们福慧增长、佛缘日厚。真心赞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以“孝”为根的文化,是一种非常讲究知恩报恩的文化。对于“孝”字,佛教文化不仅有其更深、更广的理解,而且还有其更真实、更有效的利益亡者的方法。
敬亲行大孝
在佛教看来,孝敬有三个层次:小孝、中孝和大孝。小孝,即是让父母物质上衣食无忧;中孝是让父母精神上愉悦无愁;大孝就是让父母生起信仰,进而信佛念佛,最后解脱轮回,往生极乐。所以对佛弟子来说,清明除了扫墓祭祀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来参加拜忏共修活动,藉此共修拜忏的功德,超度父母往生善道、解脱烦恼。这才是佛弟子应行的孝道,这是敬亲行大孝!
爱国行大孝
在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今天,佛教的孝道理念更具有现实意义。国家越来越重视发扬传统的孝道精神,清明节成了国家公假日。
清明这一天,很多远在异地他方工作的人,都想办法赶回家扫墓。虽然人们的心是孝的,但是客观上也造成了全国性的交通拥堵以及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
如果大家明白更广、更深的孝的思想,那么每年清明节如果没有因缘回家,那还可以安心地在你工作的城市寺院里,为先祖立一个牌位,参加当地的共修法会。以此方式纪念先人,真正利国利民利先辈,所以,这是一种更加殊胜的祭祖行孝方式。
国家民族的平安,是用无数先烈的生命换来的。师父说,护法诸天是佛教的菩萨,而这些英雄是中国人民的菩萨,我们也要诵经回向。所以,每一次的超度法会,萧泾古寺都不忘为过去、现在的英灵立牌超度,以此追思、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这是爱国行大孝!
▲为淞沪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灵设立的牌位
▲为四位戍边烈士设立的牌位
爱民行大孝
每年都有无数的生命被无情的天灾人祸吞噬。很多死者的家属不相信或者不知道佛教里有这么好的利益故人的方法,所以除了悲伤还是悲伤。佛教寺院总是本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大乘菩萨精神,在每一次的超度法会中都会为这些在各种灾难中死亡的遇难者超度救拔,令他们往生善道。
正值清明法会期间,4月2日,台湾铁路发生了四十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交通事故,50多人罹难,逾百人受伤。这一不幸事件发生后,慈悲的住持妙华法师第一时间为死难同胞立了一个超度牌位,希望他们得到三宝慈光的摄受,往生善道;同时也为事故中受伤的同胞写下了红色的祈福牌位,希望他们早日康复。
为台铁事故中的罹难者超度,为受伤的同胞祈福
愿生者铭记逝者是为谁而去
愿逝者无悔生者是为谁而来
生者逝者同等重要
珍惜眼前把握当下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阿弥陀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