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公历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经15°时为清明。清明又名“三月节”、“踏青节”或“祭祖节”等。清明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今天我们欣赏两首清明节气古诗,一首是唐代杜牧的《清明》,另一首是宋代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
配音朗诵:王宝英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这首诗描写江南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一样迷乱凄凉。询问当地牧童何处有酒家?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注释:
(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2)纷纷:形容多。
(3)欲断*: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散乱。
(4)借问:请问。
(5)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6)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公元约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译文:
这首诗写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
到了傍晚,踏青游湖的人们已散,笙歌已经停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注释:
⑴苏堤:元佑年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建于西湖。
⑵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
⑶笙歌:乐声、歌声。
⑷属:归于。
⑸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作者介绍:
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