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传承非遗民俗文化。在清明节前夕,乌兰夫幼儿园总园和滨河分园一起开展了以“弘扬传统节日传承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清明节教育活动。
知清明忆习俗
活动前期,老师通过讲故事、视频讲解、晨谈等形让幼儿对清明节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正式活动中,幼儿在各项清明节体验活动中感受着节日习俗的乐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吧!看小朋友们听得多认真呀!多体验懂习俗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有“清明前后,点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除此之外,还有插柳、踏青、蹴鞠、植树、放风筝、吃青团等多种习俗。我园小班和中班的小朋友一起动手制作了有关清明节的各类手工,体验着清明节习俗带来的快乐。01.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的习俗。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老师组织孩子们用干树枝和彩泥进行了插柳的美工活动。01
02
03
04
02.蹴鞠鞠是一种皮球,起源于宋代,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是古代清明节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小朋友们利用布块儿、绳子、报纸等材料制作了蹴鞠,并在游戏中体会别样的踢球乐趣,体验中国的清明文化!03.做风铃相传当风吹动风铃时,将会把人们最美丽的祝福传给他们最想传达之人。因此,在清明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小朋友们用纸杯、彩色珠子做出美丽的风铃串,把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寄托在风铃里。04.画风筝
古人把风筝放上天空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春风把它们送到天涯海角,据说这样可以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做风筝、画风筝,寄托美好祝愿。品习俗传文化
又是一年清明节到,又见寒燕儿串花翎。我园在土左旗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下,邀请到了面塑非遗传承人来教大班的小朋友们捏寒燕儿。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寒燕从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他们将自己制作的寒燕儿插上柳枝,预示着春天来临,一年平安健康。1
01
捏寒燕儿
02
串花翎
各班邀请了有经验的家长朋友一起与孩子们开展了串花翎的活动,在家园和谐的互动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有关节日习俗的知识,更体会到了浓浓的节日情怀。花布头剪成拇指大的圆片,两片之间穿一段枳箕杆,五彩圆布片的数目是有规矩的,“天一岁,地一岁,清明旮旯夹一岁”,花翎串寄托着大家们对孩子们的祝福,盼望着健健康康,平平顺顺。
我们要特别感谢土左旗文化馆和各位家长朋友的大力支持,你们的帮助让我们的民俗体验活动更真实、更有内涵。通过捏寒燕儿、串花翎的活动不断加深了幼儿对传统民俗的认识,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喜欢这项传统手工艺术,让我们的传统民俗文化代代传承、不断壮大。此次清明节主题活动的开展,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紧密结合,让幼儿了解了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并且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我们在清明花语中尽享春日的美好,进一步加深了家园情、师幼情、爱国情。让我们共同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沐浴和煦春风
拥抱温暖春天
借着清明节这个特殊节日
小朋友们传承习俗
感受着春天的美好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