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二年级清明节文化习俗手抄报素材模板,
TUhjnbcbe - 2021/10/7 19:02:00

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今天整理一些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素材,家长收藏起来哦。

清明节文化习俗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另外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清明节手抄报素材

01.歇后语

1.清明时节*梅雨——年年如此

2.叫花子走清明——两头忙

3.清明里的韭菜——刀头

4.清明后的竹子——一夜一节子

5.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6.雨后的春笋,清明的茶——全都是尖儿

7.清明海乌——穷人未可得,富人嫑

8.清明节上坟——哄*;骗*;哄死人;干*事

9.清明后的竹笋——一夜一节子

10.大树上乘凉——好清明

11.清明时节*梅雨——年年如此

12.叫花子走清明——两头忙

13.包公办案——明察秋毫;清明公断

02.清明诗句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俑《清明》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微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畴《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文章来自多品小学教育张老师)(文章来自多品小学教育张老师)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痤花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俑《清明日独酌》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清明节手抄报模板

声明: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年级清明节文化习俗手抄报素材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