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四
月
四
日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这个草长莺飞,百花初绽,风轻雨润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了解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为了加深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认识,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及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学习先烈们的奉献精神。4月2日赛罕区第七幼儿园各班级开展了“体验习俗,传承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习俗
1.踏青
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
2.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3.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4.荡秋千
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
5.扫墓祭祀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老师们通过视频、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清明节的相关知识,并组织了多种有趣的活动。
清明节知多少
捏青团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在我国有的地区有吃青团的习俗,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手工制作青团,绘画青团。
捏寒燕
清明节捏“寒燕儿”就是一项与众不同的传统习俗。北方的乡村,每到清明节来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蒸寒燕儿。用白面捏成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各种飞鸟或十二生肖形象,因为鸟儿主要以燕子为主,就叫“寒燕燕”。捏寒燕儿用的是比较硬的发面,便于成型,蒸熟的寒燕儿再用颜色染画嘴、眼、羽、尾,形成层次鲜明的色泽对比,插在树枝上,挂在窗户前,微风吹过,树枝摇曳、燕子翻飞,不仅哄了孩子,也让春天有了生机。
为了让孩子们的节日过得有意义,幼儿园厨房的阿姨们,来到班级教孩子们捏寒燕。一个个寒燕捏得栩栩如生,孩子们学得非常认真。小小的"寒燕"寄托了大人们的美好祝愿,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生活安康。
寻找春天
清明时节,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老师还带领着小朋友在幼儿园周边,院内“寻找春天”。当小朋友们看到小草发芽、桃花开放,个个兴奋不已,还亲手用彩泥捏了漂亮的桃花,装点在小树上,幼儿园由内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清明节手指操
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使幼儿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学会了感恩、懂得了珍惜。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文明祭祀的好习惯!
图文:乌兰、孔璐璐及七幼家人
编辑:杨尧
初审:张慧清
复审:刘晓菲
终审:张艳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