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咱们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也被当作传统文化保护工作里的重点保护对象
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么作为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习俗内容也是非常的丰富
在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方式都有差异
快来和小医一起了解一下全国各地的清明习俗~
四川重庆、万县等地,旧时有野游的习俗。清明节前后,三两个女子结伴而行,拿着酒水和食物来到郊外野餐。不论男子是否相识都可以入席同吃同乐。什郁等地,妇女们则用荞菜花蘸油后投入水里,看水面的花纹以占卜吉凶,称为“油卜”。成都一带则以卖炒米团为主,炒米团上点染彩色的图案,并用线串好,称为“欢喜团”。
福建福州人过清明节,都会去郊区踏青,大多数人采回野菜煮成矐,称为煮菜矐。惠安人扫墓时放纸莺,吹麦箫。泉州人清明节吃“润饼”、制“脚目粿”,据说清明节吃了脚目粿,可以增加脚力。十岁以下的孩子也在清明节糊彩色的小旗为戏。
山西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大馍的中间夹有核桃、红枣、豆子之类作为点缀,称为“子福”。取意为子孙多福,一切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成薄块灌上汤食用。铲回萎蕤草,坐在各家的炕席上搓拉,叫做驱蝎。晋东南地区,每逢清明节,人人头上都插着柳枝枯叶。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做饼,俗称“摊*儿”。
陕西兴平县人过清明节,姻亲之间用纸钱相互馈赠,并且互相拜墓。富平县每户人家在清明节这天请名山之泉源水,供膜拜神仙,准备牲礼来祭祀,以祈求丰收,称为“游水”。洛川县清明节以蒸馍为食,馍四周用鸟蛇的形状来装饰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所以以此作为纪念。
上海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由于改革开放推动公墓化的兴盛,而相关选址以外省的苏州、嘉兴等地为主。此外,青团是江南地区的清明时令点心。其主体由糯米粉制成,经青艾调和而呈绿色糕团,一般为豆沙馅或芝麻馅。食用时保留了寒食的习惯。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河北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农历*节)”。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
广东乳源县称清明前十日为“禁风”,县民都在头上戴桃叶。埔阳县清明扫墓后“颁胙”,即由主祭人主持,将扫墓的祭品烹调后,请上坟者食用。广宁县清明扫墓,称为“拜山”。
广西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据说可使眼睛明亮。兴仁县扫完墓后,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称为“标坟”,又叫“挂青”。开阳县扫墓时,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江西新建县清明拜扫,例用春饼。永丰县清明扫墓以前三后七为期,除例行的牲礼外,还以米粉作果,称为茧果,或压糯米为糕,浇上糖汁,称为饭果,犹有寒食之遗风。
安徽安徽北部的清明节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插柳条,把折来的柳枝插在家里所有门的两旁,还有就是碰鸡蛋了,孩子们从家里拿出来鸡蛋(鸭蛋、鹅蛋),在学校里握着去碰,看谁的坚硬。
湖南长沙府清明插柳,称为“记年华”。永州府清明节凌晨汲水,经数月味色不变,用以造酒尤佳。新田县农谚:“清明晴,万物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不论身处何方
也会寄托对家乡和亲人深沉的思念
你有没有看到自己家乡的习俗呢
或许你的家乡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快在评论区和小医分享吧
-湖南医药学院大学生通讯社-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