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目之一。今年的清明节更是有5天的假期,相信艺宝们都想过一个充实有趣的假期吧!说到清明,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都是踏青和扫墓,而除了我们大家熟悉的这些,清明节还有什么传统习俗呢?请跟随小编的文字,一起来过个丰富多彩的清明节吧!
清明节历史悠久,有许多习俗如今已经不太常见。接下来小编将从两部分来介绍清明习俗。
PART1:常见习俗
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清明扫墓,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尊重。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当然,清明节也是悼念烈士的日子。通过递送鲜花,行礼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虽逝者已不在世,但只要我们仍纪念他们,他们就不会消失。
吃寒食
清明节有吃寒食的传统,届时人们常会吃一种用艾草糯米皮包裹着馅料的小吃,也就是青团。青团最初只有一种豆沙馅料,而今增加了肉松、蛋*等等馅料种类,青团也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传统生活中出现祭祀活动之前都会熄火吃寒食,这是一种严谨的祭祀方式。
踏青
踏青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春回大地,绿意盎然。在这大好的春光中,携几位好友在绿草地上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再好不过。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清明之时,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将冬日里的郁结全数释放,吸收阳光与雨露,迎接元气满满的春天。
插柳
柳树抽新芽,寓意着生机与希望。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在清明时节常常折下柳枝,编成柳帽戴在头上,或者插在门口,象征着春意满门。折柳的习俗传闻和防虫害有关。古人认为将柳帽戴在头上有助于避灾消难,避免虫害。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春天来临,在草地上执线将风筝放飞,一如将自己的烦恼抛之脑后。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空中竞高,也是一道好风光。
古人常把自己的烦恼、疾病写在风筝上,将之放入高空载将线截断让它随风飘摇,这样烦恼就烟消云散。而今放风筝已经变成一个娱乐活动,也有放风筝比赛、风筝节等,可谓有趣。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曾皇宫中专供嫔妃、宫女们玩耍,而今秋千已经随处可见。坐在秋千板上前后荡漾,感受拂面的春风,欣赏眼前的春景,何不妙哉?
看了这么多常见的习俗,艺宝们有没有想立马带上青团去扫墓,再踏青折柳的冲动呢?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不太常见的传统清明习俗吧!
PART2:不常见习俗
射柳
言如词义,射柳就是在柳枝上,拴上一缕红绸,掌弓射箭,中标即胜。在古代大多是青年男子,骑马挽弓,在百步以外,用特制的前头分杈的箭,射断那枝柳条,待柳条落地之前,飞马前往,将柳条接住。
虽然如今弓箭已经不太常见,但大家想象一下箭在弦上,百米之外红绸随风摆动,箭发红落,好不肆意!
蹴鞠
蹴鞠,也就是古代的“踢足球”,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虽然如今蹴鞠已经几乎销声匿迹,但作为中国足球的前身,蹴鞠在我国传统生活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清明时节正是春意盎然的时刻,适合进行蹴鞠比赛与表演。
斗鸡
斗鸡即是用特定的鸡进行比赛,决出胜负。斗鸡是我国民间常见传统活动。斗鸡常常伴随着押钱等活动,能激起人们的胜负欲。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也就是江南水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清明时节蚕花会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清明节的习俗就介绍到这里,艺宝们眼见不如实探,快点行动起来,去亲身感受清明节的活动吧!祝愿艺宝们都能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清明假期!
(图片来自网络)
文稿
记者团朱茜茹
编辑
新媒体*榕
责编
沈晓倩*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