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又称踏春节,三月节,祭祖节
节气在仲春和暮春之交
清明既是自然节气点
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作为传统的春祭节日
扫墓祭祀、缅怀祖先
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良传统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你知道多少?相传春秋时期,晋献公宠爱的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于是设计谋害太子申生。太子申生被逼无奈,最后自杀。申生死后,他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战乱,只好流亡国外。
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谦虚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身边不乏有才能出众的朋友。
重耳流亡的日子,遭受很多的屈辱,在前途一片渺茫的时候,跟随他的臣子都陆陆续续弃他而去,身边仅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
重耳在这期间跋山涉水,历尽艰辛。一次,重耳在途中又累又饿,差点晕倒,他的臣子介子推便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动得留下泪水。
前年春,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到晋国杀晋怀公而立。至此,流亡19年的,重耳才继任国君,即晋文公。
晋文公当上国君后,自然要封赏跟随他流亡的臣子。但是晋文公却忘了流亡途中为他割肉充饥的介子推。介子推呢?他淡泊名利之人,所以他到绵山隐居了。
晋文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追悔莫及,他于是派人四处寻找介子推。得知介子推隐居绵山后,晋文公命人搜山,但是并没有找到介子推。晋文公情急之下火烧绵山,想逼介子推现身,没想到这样反而害死了介子推。
等晋文公发现介子推的时候,他背着母亲死在一棵老枯柳树下。介子推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清明复清明。”悲痛万分的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登山去祭奠介子推,发现去年烧死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并且当场折下几支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
从此以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虽然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清明节在各地也发展出不同的习俗,比如拔河、荡秋千、斗鸡等等,但是扫墓祭祖仍是千年不变的主题。
年的清明节,是一个特殊清明节,为推进移风易俗,希望大家文明祭扫、弘扬文明风气。在扫墓期间,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文明祭祀。祭扫重在表达感情,而不在形式。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大力提倡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讲一段往事、网络寄哀思和召开家庭追思会等方式寄托哀思,怀念先辈,礼敬故人,营造文明祭祀的社会新风。
二、安全祭祀。增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防火有关规定,不违规使用明火、烧纸焚香、燃放鞭炮,不乱扔杂物,不破坏草地树木,不污染空气河流,杜绝各类安全隐患。提倡以献花寄哀思,鞠躬敬故人,树立文明、安全、公德意识,突出生态、环保、低碳理念。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责编:李曼
初审:孙树英
审核:杨兴林
向下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