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素材积累清明节习俗诗词谚语及文摘
TUhjnbcbe - 2021/7/3 12:45:00
QQ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news.gdssnews.com/news/redianxinwen/1134.html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它是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节日之一。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刘百灵曾写过一篇《漫谈二十四节气——阳春三月话清明》。在文中,他写到,唐代之前清明只是一个节气,到了唐代,清明才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节日。清明节是由古老的寒食节和三月初三上巳节融合演变而来的,吸纳了这两个节日的习俗内容。寒食节,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而形成的。介子推,又名介之推、介推,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相传介子推辞官携母隐退绵山,晋文公重耳为逼其出山,放火烧山,结果母子二人皆死于火海,晋文公深为愧疚,改绵山为介山,立庙祭祀,并设“寒食节”以为缅怀。清明节还实际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改火信仰——当时每个季节用不同的工具钻木取火,故称改火。改火期间,民间有不吃熟食的习俗。三月初三上巳节,流行于汉代,有在河边用祓除的方法来求福的习俗。祓除就是象征性地去掉身上的晦气,洛河边就是三月初三祓除的热闹场所。后来,清明节发展成为祭奠祖先、缅怀先贤的节日。

清明时节·习俗

踏青

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常常趁扫墓之余,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祭祖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据说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清明时节·诗词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清明》

宋*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日对酒》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风筝》

(清)曹雪芹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念奴娇·春情》

(宋)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采桑子》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宋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

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

小院*昏人忆别。

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

目断*销,应是音尘绝。

梦破五更心欲折。

角声吹落梅花月。

《蝶恋花》

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清明时节·谚语

鲤鲫亲鱼强育肥,适时栽种苇藕芡。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清明无雨旱*梅,清明有雨水*梅。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清明浸种,谷雨下秧。清明堆足肥,秧田有根底。清明种瓜,船装车拉。清明谷雨紧相连,种过棉麦种大田。清明后,紧栽树。清明不落雨,稻麦出不齐。

清明时节·文摘

1、清明节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个祭祀的节日里,我的泪水又一次“决堤”,亲人的离去,让我倍感思念。因为思念,我常常在梦中惊醒;因为思念,我的枕巾常被泪水浸湿……

2、今天清明节,又是一个思念亲人的日子,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自己的几个亲人。带着这种思念,我和姐、妹、弟一行五人去了城区公募,在父亲母亲、亲人的墓前静静地守候着,陪伴着,小声念叨着:“我们看你们来了!”鼻子酸酸的,酸酸的……

3、清明的天,是阴的;清明的雨,是涩的。在今天这个不平凡的日子里,请让我们用心来缅怀先烈与亲人。

4、走在陵园的小道间,一切仿佛都如此耀眼,似乎他们也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烈士之所以被称为烈士,是因为他活着为人们作贡献,即使他死了,人们也会记住他。他们为之牺牲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

5、又是一年清明时节,离开母亲已经十九年了,在十九年里,不知道用多少滴眼泪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6、清明到来,独在异乡的星空下,久远的深情如潮而至。点点,都是故乡的回忆;滴滴,都是思念亲人的泪水。路远,双脚踏不上归乡的路途,一颗心却早已飞到父母双亲坟头的旁边,多想在父母的身旁哭诉多年的悲伤。

7、清明节,我来到妈妈的坟墓,思念之情越发沉重。深呼吸,放松,也禁不住黯然泪下!想将泪水吞到肚子里,比什么都难……

8、清明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这一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祭奠已故的先烈与亲人。在这一天往往下雨,故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之诗。

9、清明节是缅怀故人的日子,是充满悲伤之日,这一天连老天爷都与我们这些失去至亲的人们一同哀伤,一起落下思亲之泪!

10、马上又到清明节了,突然有一种想要尽情宣泄的感觉,积攒了许久的思念突然被一种强烈的念想驱动着,灵*深处隐忍的痛处,还有那总会不由在梦境中出现的回忆,似乎终于可以在某一个日子里,独自默守着一座刻着亲人名字的石碑诉说了。

11、清明再一次带着哀伤静悄悄地向我们走来,那一天纷飞的细雨打湿了祭奠亡灵的鲜花。墓碑上那熟悉的名字让我们忍不住潸然泪下,雨与泪连在一起,流向了我们九泉之下那安睡的亲人。

12、清明节到了,人们纷纷到去世的祖先或亲人坟前祭扫,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开始用各式各样的仪式怀念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先,饮水思源,我们在清明这一天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怀念,追思祖先的艰辛。

清明时节?现代诗文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于北京

主题思想

《有的人》是一首*治抒情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的。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臧克家亲自前往鲁迅先生在北京曾经生活、工作过很多年的故居,缅怀这位中国文坛巨擘。臧克家亲临其境,浮想联翩,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连串的联想,他有感于鲁迅先生在人民心中的份量,于年11月1日在北京挥笔写下《有的人》这首诗。

臧克家怀着对鲁讯先生的敬仰之情,颂扬了鲁迅甘于给人民作牛马的崇高品德;同时对那些骑在人民头上想不朽的人,给予严正的批判和辛辣的嘲讽。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爱憎褒贬,了然分明。

艺术特色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以两种不同世界观作为对立面,又以人民群众对这两种对立世界观的不同态度,来显示爱憎之情,阐发生活哲理。构思巧妙,以小见大,扩大了诗的境界与容量。

作者简介

臧克家(—),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三四十年代著有诗集《烙印》、《自己的写照》、《生命的零度》。建国后著有诗集《欢呼集》,长诗《李大钊》及散文集多种。代表作有《有的人》《老马》《烙印》《难民》。

心清心明晋彪田野里浮漾着朦胧的绿意,空气中升腾起细雨的清新,清明节带着泪和笑缓缓地向我们走来。
  清明,是怀念的日子,泪水轻轻滑过我们的脸颊,是我们情感的祭奠。独自一人或伴亲友来到已故亲人的墓前,蹲下身轻轻拂去碑上的尘迹,献上一束鲜花,静静地没有言语,只是眼角湿润了。雨纷纷,欲断*,多少年来中国人血液里始终未改的是深沉的亲情,是固执的怀念,无论是战火纷乱还是太平盛世,哪怕身在他乡、旅居海外,在这个日子里,总有一种情在升温,这情是对亲人的怀念,是对故乡的思念,更是对民族的根的深深铭记。
  清明,是春来的日子,欢笑在我们的春天流淌。携朋伴友,迎着春风去踏青,去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去那泉水叮咚的清涧,去那青草悠悠的远山……可以吻着泥土的清香,可以醉在春的生机里,春的活泼里,春的希望里。这时如果天上下起了雨,千万不要惊慌躲避,你可以尽情地拥抱这些如丝如缕的精灵,洗去你身上的疲惫,涤去你心上的烦忧。一个新的季节即将开始,一个希望等着你去珍惜。 清明的泪,是笑中的泪,清明的笑,是泪中的笑。心清,心明,在万物复苏的时刻开始我们心的祭奠。年4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素材积累清明节习俗诗词谚语及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