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清明I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TUhjnbcbe - 2021/7/3 0:24:00

1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处于仲春和暮春之交的时节,并且在年的时候列入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一跃”成为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既是节日,也是作为节气的特殊存在。清明的习俗大约始于周代,流传至今差不多拥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在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然而很多人对于清明的了解,仅限于扫墓和祭祖,但事实上中国文化流传的清明,不仅只有祭扫时的缅怀伤感之情,更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非常富有特色的节日。那么今天,小仲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清明除了祭祖扫墓等,还有哪些我们比较陌生的习俗吧~

1·植树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因为清明前后春阳生发,春雨飞洒,种植树苗的成活率高,成长也快。同时,带着家人一同种下一颗树苗陪伴成长,也是非常具有意义的象征。

2·踏青

踏青,即春游。清明一般是在农历三月前后,正逢大地回春时节,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个时节非常适合走出居室,在户外探寻春天的气息,田野踏青,郊外放风,都令人心旷神怡。我国民间也长期保持着清明节踏青的习惯。

3·插柳

清明节前后正是杨柳发芽的时间段,古时民间有折柳、插柳、赠柳的习俗,清明折柳在旧时也是很普遍的习俗。不过时至今日,树木刚刚发芽抽枝,随意折取不仅是伤害了植物,也是对大自然的不尊重,所以小仲还是建议大家文明出游,不要盲从风俗~

4·放风筝

古代的时候在清明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人们会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风筝上,在风筝飞到最高时将风筝线剪断,象征着疾病和污秽都随风飘走。

5·拔河

拔河在中国古代早期被称为“牵钩”,从唐朝开始正式名叫“拔河”。唐玄宗时曾在清明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也是从那时起,拔河也成为了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仲炎温馨提醒ZHONGYAN

清明节气除了扫墓祭祖,同时也是一个外出游玩的好时节。在忙碌的工作之后,难得有一个三天的小假期,小仲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外出走走,调整自己的心情,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I清明节有哪些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