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19周琰辉
“古来清明雨纷纷”这是历代前人感知、探索自然后累积丰富生活经验而得出的硕果。在我看来这并不只是对清明时节气象方面的经验总结,而是一种具有传承性的特殊意象,是属于中华民族独有的氛围。今年的清明似乎韵味更浓,记得还在清明节来临前几日,春雨便已迫切落下,随之而来的便是持续几日压抑的连阴天,仿佛是在暗示我今年的清明格外沉重。作为独在他乡的游子,恰逢这令人孤独的节气,引得我不由思考起了清明的意义......
疑——清明问雨何生烟
自古以来,被无数文人骚客赋予浪漫深情的日子想必就是中秋和清明了。这两个传统节日,都是源于人的念想而形成的。前者是高挂夜空的孤月勾起每一个他乡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而后者则是跨越阴阳的灵*之间的牵念。相对于中秋佳节渴望阖家团圆的美好祝愿而言,清明则显得厚重得多,也比中秋多了几分玄迷之处。若是中秋的意象是源于地球之外的圆月,那么对于清明来说便是纯粹属于人与自然了。我们人类很强大,可以通过双手和大脑创造出大自然没有的东西,可以发明出文字和语言将先贤们的智慧传承下来,同时人类也很弱小,短短一生放眼在人类文明的时间长轴来看,宛如过眼云烟。万年岁月中,人们立身于自然又尝试征服自然,人们从中受益匪浅,但人们依旧无法突破大自然给予万物的法则——死亡。这是每一个人始终避讳却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见一些对于自己重要的人,他们的人生交织在一起,度过了快乐的时光,其中之一撒手人寰,留下了生者独在人间。自古有离别之处便生有思念,生者们想要将自己对逝者的思念进行表达,恰逢一年中清明节气的天气阴雨连连,最容易勾起人们对于逝去亲人的思念,所以便有了起始的清明节。清明节在华夏民族存在的日子里从未断绝,随着时光更替便又生出了新的清明意象。
探——缘起相思心生念
正因为有了相思,才有了清明时节的特有氛围,所以说清明是相思者的清明。中国古代有人攻于玄学,信奉道家之于阴阳学说,无论其客观与否,那份对于生者寄托在逝者灵*的思念以及渴望在现世中与逝去亲友达成某种沟通的心理状态,正是源于人对于逝者的特殊感情,才有了清明节气成为清明节的雏形。之后的人们传承并变革了前人清明时的活动,由于不同的时代经历,又对清明节的神秘蒙上了一层色彩。
殇——金戈长剑卫轩辕
清明除了祭扫家族亲人之外,往往还有祭扫为保卫民族而献身的英雄的习惯。我们华夏民族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几千年文明中屹立不倒,正是这些英雄们世代浴血沙场,在为汉族江山开疆拓土的同时,将我们的民族力量深深地烙在外族的灵*深处。上溯到上古轩辕*帝时期,与炎帝部落共战蚩尤,并为如今炎*子孙开辟江山,再到古代汉族儿女四方征战,民族汇聚为一家。再到近代的战争来看,中国在过去的百年里饱经磨难。若非中华儿女挺起血肉脊梁,在中华大地上以生命保家卫国,或许今天的华夏儿女就得过着被奴役的生活。历代以来,为民族大业而献身的英灵们,值得华夏儿女以及华夏万世后代们的敬重!所以清明节在祭奠这一仪式方面也具有传承性。不再只是个人与个人间的儿女相思,而是民族内的血肉与精神传承。
悟——芸芸万物归自然
清明不只是沉痛与怀念的日子,同时也是象征着希望到来的日子。是万物感恩自然的日子。“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春天的正式到来,等的便是清明时节的那场春雨,雨后的大地一片新绿生机,春雨之后便是百花争艳之春。于是清明又有了踏春的习俗,在清明前后去树林中漫步行走,享受与喧嚣城市隔阂的美丽自然,对于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人们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利。我曾在清明假日时与同伴们漫步在山间,望着初生的花朵与前来寻花的人,心里不由生喜。不知觉地误入山林深处,看见百鸟栖于木下,我们只是窃窃私语,便惊得百鸟惊乱而逃。我的思想在那一刻穿越了古今,这片土地上曾经的人们,也一定见过这般景色。顿时感悟到了人与自然间具有奇妙的联系,归校时看到几个白发老汉手捧花和酒,在远处的山脚下的一块碑前安静地祭扫,我听不见他们的声音,但我知道这里埋藏的逝者不会被外界打扰。尘归尘,土归土。万物终点,皆是回归自然。返回宿舍的我便被点醒,文思泉涌一般写下所见所闻:
晨露清明白昼霜,仙雾迷径花草香。
无意折枝惊山雀,存心独占满山芳。
恰逢冢前相思人,一壶清酒话沧桑。
明知不是月圆日,却把青云念故乡。
启——穿越时空的期盼
相思者的清明是悲伤的清明;英雄们的清明是雄浑悲壮的清明;漂泊他乡的游子们的清明,是思乡的清明;花鸟虫草乃至万物的清明,是感恩自然无私馈赠的清明。细品清明方才知晓,清明背后所隐藏的奥秘。那是逝者与生者阴阳相通的奥秘,那是挂念者挥之不去的执念,是身死而精神永存的象征,更是历代人类窥探自然后得到的恩赐,是代表着华夏民族连绵不断的凭证。此刻我终于明白了清明可以与春节、端午、中秋并成为四大传统节日的缘由。同时升华至人文极致与自然万象的清明便不再只是思念逝者的“清明”了,那是历代华夏民族的先祖给予未来的厚望,希望后人可以将中华民族真情至上的人文关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对自然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通通传承下去。古来清明雨纷纷,今我一笔画惊鸿。莫把俗世语忧愁,竹花清酒破凡尘。凡心试把空境探,踱步迷境心境清。若寻山中第一景,思乡游子话清明。
02我心中的那份“清明”信息19武小龙
滴答滴答,屋檐下雨水落在一片片的小水洼上,像纤细的手指一点点的按在钢琴键上,那旋律伴随着床上的我伸懒腰的声音,清明节来了。
天空似晴非晴的样子,好像在清明这一天不下点雨,真的就不叫清明节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没错,在清明节的这一天,天空也下起了小雨,上天也在传达着对已故人们的思念之情。清明勾起了我对奶奶的忧伤,也勾起了我的记忆......
奶奶嫌城市里太喧嚣就在老家生活着,我奶奶已经八九十岁了。每次我到老家玩,她都会给我讲故事。奶奶平时很喜欢看落日,夕阳?下,天边的晚霞火红火红的,在晚霞映照下,奶奶显得那么平静、那么安详、那么孤独......记得那年清明节清晨,奶奶非常认真地梳理好每一根银发,选一件干净的衣服穿上。收拾利索后,爸爸就开一辆汽?把奶奶接走了,傍晚时又把奶奶送了回来。那年我很小,我实在忍不住好奇,把心中的疑问对奶奶说了出来。奶奶听后,叹了口气,告诉我那是去一个地方,接她去田里,因为那里有我爷爷的墓碑。原来,在六十多年前奶奶刚刚结婚时,我爷爷是一名工厂的员工,每天早上起的特别早,晚上很晚才回来,结果爷爷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得了病,半年后爷爷离开了人世,奶奶对我说,每次她看到夕阳时,都仿佛看到了爷爷的身影。
爷爷走后,奶奶就成了孤身一人,她每天坐在家?口幻想着爷爷健健康康的归来。爷爷走的那一天,奶奶摸着我的后脑勺,对那时候很小的我说,“每一个人都会生老病死,这个是大自然的规律,爷爷会在天上看着你健健康康的?大!”那天,我看到奶奶的头上已经全是银白色的了,奶奶用她那慈祥的面容看着我,我当时并没有大哭大闹,奶奶也没有。我在想,奶奶知道爷爷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在那一天,也安安静静的送爷爷最后一程。
因为爸爸妈妈每天都忙于工作,无疑奶奶就成了陪伴我童年时光最?的亲人。点点滴滴,从蹒跚学步到肆意在田里奔跑,从刚出生只会呜呜作声到流利的说话.....奶奶的一点一滴,都在诠释着如何爱一个自己的孙子。
如今的清明节,已经没了奶奶的身影。此时此刻,我拿着一束鲜花,放在了紧挨在爷爷旁边奶奶的墓碑上,我抬起头,看着还在下雨的天空,心里或许有那一丝期许吧......
03你来过物联19杨茜
打开word界面,脑子一片空白,
打开手机相册,我翻到了年6月15日那天,在医院。
我想你了,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你,
不,准确的说那是我最后一次见活着的你。
你不开心,你嘴角向下,脸是蜡*,
你很开心,你说周末要给我做我爱吃的清蒸鱼;
我很开心,你说周末要给我做我爱吃的清蒸鱼,
我不开心,你嘴角向下,脸是蜡*。
可能真的预感到了什么,我趁你不注意拍下了这照片。
医院是你要出院,
我去接你,
走到那个病房,护士说你已经回家了。
西外环,
家门口围了好多人,
我看到邻居们都来看你了,
我看到他们在说些什么,
我看到有人流眼泪了,
我都看到了,
但是你好像看不到了。
当我挤进人群,你似乎不想见我了,脸上盖着一个毛巾。
重逢,你在冰棺,你我已是阴阳永隔,
白布掀开,犹如从未谋面,我认不出你,
你嘴巴是张开的,眼睛闭得安详,脸上的皱纹没有了,
一米八的身躯小得离谱,
我努力回想你的模样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我想不起来那个从小就让我跑去小卖铺给他买烟买酒的男人是什么样了,
我想不起来那个我随口说了一句“这个清蒸鱼好吃”他做了好几年的男人是什么样了。
再重逢,是出殡那天,
你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身体是白色透明的了,
哦,那好像是包袱包裹的骨灰,
你儿子把你的骨灰撒成人的形状,在棺材里。
你喜欢的茶,烟,酒……
哦对了,你的手机也充满电了,
都一同放在你的小屋子里了。
再后来啊你的屋子被那群壮汉抬到了土里,
那天你的爸爸妈妈,你的儿女哭到中暑。
回到家,你家里堆满了丧礼,
我脱下孝服的那一刻我明白你的一生好像结束了,
你这个浑身烟味、骂骂咧咧的男人不复存在了。
我低头看了一眼你的这张照片,
你来过,
你又去了天国,
舅舅,你在天国过的还好吗?
舅舅,我想你了。
04清明怀古,追忆先贤数学20-2班武蓉
用真诚去怀缅先贤,用热忱去拥抱未来。
——题记
正当桃红柳绿之时,我们迎来了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清明节。老舍先生曾这样写道:清明到了,处处桃红柳绿,且别忙着去烧纸,还是给逝者献束花吧……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烈、祭祀先祖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踏青,迎接春天,迎接未来的日子。
清明节到了,处处桃红柳绿,那天天阴沉沉的,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我的感受,是沉重亦或是平淡中带着一丝丝喜悦,我不知道。只记得那天我们一早就去到了路遥文学馆,去了解、缅怀我们的先贤——路遥。我觉得这个时间恰好,清明怀古,追忆先贤。一进去馆内,里边的物件和照片都富有年代感,我很感激也很激动可以来到这里去接触作家路遥先生生活的土地,我们也在同一片土地上成长。大家都没有了往日的嬉闹玩耍,个个神情沉重,似乎在与路遥先生共同体验他艰苦的人生。
后来在路遥文学馆的附近,我们沿着一条郁郁葱葱的小路走了上去,路越来越窄,但旁边的花草树木越是繁茂,似乎是因为有了路遥先生的陪伴。沿途我们还遇到了许许多多去祭奠路遥先生的人,他们手捧一束鲜花,对此我很羞愧,我羞愧自己也未能带束花来祭奠,但更让我站立难安的是我到了延安这么久,却从未正式的了解路遥先生,从未正式的拜访他,而清明节的祭奠也是因为集体活动而去,我很羞愧。
当正式到了路遥先生的墓碑,石碑上刻着一句话“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写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陕北人,*土高原给予了他豁达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了文学,他日夜操劳,奋力笔耕。为了写好《平凡的世界》,路遥先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书写了六年。当《平凡的世界》收笔时,路遥先生的身体已经透支。此后他又在病床上写出了5万多字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每当读到文章中的那段话:“文学圈子向来不是个好去处,你没成就没本事,别人瞧不起你;你有能力有成绩,有人又瞧着你不顺眼。你懒惰,别人鄙视你;你勤奋,又遭非议;走路快,说你趾高气扬;走路慢,说你老气横秋。这里出作家也出*客和二流子......”
路遥先生英年早逝,20多年里社会变迁,但是路遥先生的力量和精神一直未泯。城乡的差距让今天的乡村青年,依旧感到失落和物质的压抑,以及文化贫乏和骨子里的自卑。《平凡的世界》的故事里,人是平凡的,世界也是世俗的,但整个精神、气场、灵*又是何其的不平凡。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不是最糟的,永远有比你更差更困难的人,他们依旧斗志昂扬地活着。与人斗、与天斗、与地斗,而你又有什么理由在怨天尤人,自哀自怜呢?一个人独立地面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尤其是那种不为人知、不被理解的,更难以诉说的,失群的孤独。同样路遥先生也是如此,他不被理解但仍在坚持,透支着生命在平凡的世界里去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路遥先生如果活着,今年也该70多岁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先生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精神风范却永远在人民心中。先生是人民的作家,人民必将怀念他。路遥先生走了,但他的巨著被读者爱不释手,他的精神与山河共存。他的写作精神为文坛留下一个伟大而光辉的背影,为社会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清明节祭奠,是让我们去缅怀,也是去反思,去学习。莺飞草长,吐故纳新,似乎万物都在此时共同迎接着生死新旧的交替,对于刚刚经历特殊而艰辛的年的我们而言,也许更加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更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拥有无限美好的未来,让我们用真诚去缅怀先贤,用热忱去拥抱未来。
—END—(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人文精神教育委员会)
网编
王保艳
审核
陈子涵
责任编辑
车敏老师
“弘扬传统,情系清明”征文比赛
“弘扬传统,情系清明”征文获奖表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