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过清明有多欢乐?
绝对让你意想不到的清明节
+++
在很久很久以前,清明节是个非常愉快的日子。
你所熟知的那些清明习俗,其实一开始跟清明节没啥太大关系!
在聊清明节之前,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另外两个节日:上巳节寒食节。
所以今天咱们要来聊聊就是这三位的故事。
+++关于上巳节+++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上巳节:在古代,上巳节绝对是节日中的全能型选手,因为这欢腾的一天能做的事儿实在是太多了:上至妖魔*怪,下到男欢女爱,专怼不人不*,主治不孕不育。
据说,连汉武帝这么牛的人,年轻时都在上巳节当天求过子。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招*辟邪,传说柳条自带驱邪功能,所以成了招*的重要道具。于是在上巳节这天,人们会编柳条,折柳枝带在身上。
除了招*,还有一个很欢乐的活动,就是在巫师的指导下——洗冷水澡。这项没羞没臊的活动叫祓禊(fúxì),据说这样做能够洗掉身上的晦气,用饱满的精神和情绪迎接新的一年。
大型群体露天混浴,如此“坦诚相见”自然不发生点故事就不像那么回事,所以在这一天,很多帅哥美女看对眼了,就会纷纷牵手成功。
所以上巳节也自带了“非诚勿扰”相亲功能,私奔也没人管。而上巳节一般在农历三月初三,“三月三,生轩辕”,相传是为纪念*帝诞辰,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
女孩你为何踮脚尖女孩
女孩你为何踮脚尖女孩
+++关于寒食节+++
寒食节一听名字就没那么高大上了,一般在冬至后天,它起源于一个很奇葩的传说:春秋时期,当时还没继位的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国外,过得是非常之惨。有一次他饿晕了,跟随他的伙伴介子推直接割了块大腿肉给他吃。
后来晋文公发达了,吃肉不忘割肉人,他想好好报答介子推,可是介子推坚决不接受,不仅如此他还为了躲避晋文公的报答,拉着老母亲躲进深山里死活不出来了。
要说古人的思维也是让人捉摸不透,晋文公为了报答介子推,就放火烧了山,想利用烟气把介子推母子从山洞里逼出来,没想到这火候没掌握好,直接把介子推母子送走了。
重耳这下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他下令,在一段时间内所有人都不准玩火,只能吃冷食。寒食节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了。
这个故事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老年人要有自己的生活,尽量不要跟孩子住在一起,你真的不知道孩子可能会交到什么精神不太好的朋友。
不过呢,前面的故事只是传说之一,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寒食节源于周代的禁火制。
+++
刚刚过完了热闹的上巳节,就到了寒食节,人们天天吃冷饭,心情非常沉重。于是人们很容易伤感:“那谁谁的坟头草,得有二尺来高了吧。”所以大家干脆就在寒食节期间扫墓上坟,日子久了,这就成了规矩。像寒食节这种没啥娱乐活动,吃得还特别惨的节日,很是不招人待见的,一直到魏晋南北朝,就只有北方人过这个节。
当时的“恨寒”人士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曹操。
到了唐代,大家实在吃不消了,寒食节终于被正式规定:三天就够了!
这三天分别叫大寒食、官寒食和小寒食。
寒食节的第三天,正好是一个节气,叫清明。
清明本来不是节日,它只是一个单纯的节气,出现在冬至后的天。不出意外的话,你原本只会在老*历上看到它。
那它是何德何能变成了节日呢?因为它遇上了寒食节。
由于历法算法的关系,寒食节与清明的日期时而相撞,不是在小寒食当天,就是在小寒食的后一天,总之就是纠缠不清。
于是,寒食节干脆就“收养”了清明这天,但后者最初只是一个农事指南,还算不上是节日。
由于紧跟遭罪的寒食节,人们刚吃完几天冷饭,急需放飞自我,所以在清明这天,大家无比愉悦,纷纷出门踏青郊游。
清明的逆袭
但即便有这么高兴的一天天,人们还是只庆祝上巳节。寒食节可有可无,至于寒食节里的清明节嘛,连买一送一都算不上。所以这三位的关系一直是:寒食节+清明也比不上上巳节压倒性的胜利。这种局面持续了很久,直到一个有钱任性还爱玩的朝代闪亮登场了。
大家好,它就是唐朝!!唐朝人庆祝节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开派对、放假。
寒食节只能扫墓,完全不能接受的嘛!!于是唐朝人干脆把清明的踏青郊游变成了标配行程。
所以,如果你穿越回唐朝,就会在寒食节看到,所有人都变成了婴儿:上一秒还哭差点背过气去,下一秒开启了“不如跳舞,干啥都不如跳舞”的模式。虽然唐朝的三观各种前卫,但是这么干还有点类似全民直播坟头蹦迪,于是官方迅速下令寒食节“整改”!
然并卵,没有什么用,大家玩的更HIGH了。由于加入大量娱乐活动,寒食+清明的组合迅速抢占市场,而最后让它们能够得以逆袭上巳节的关键是——是自信么?不!是假期!!!没有什么是假期搞不定的!!如果有,就再加两天!!
一放就是七天假!!!你敢信??而且绝对是出门完全不堵车的七天假期!!!!
面对七天长假,什么上巳节、什么洗澡、什么相亲,毫无吸引力了好嘛!
一晃又到了宋朝,寒食+清明的人气经过唐代的推广,终于超过了上巳节!
因为宋朝官方主推程朱理学,啥叫理学?简单来说,就是存天理!灭人欲!!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爱是可耻的,亲密行为是可耻的,啥都是可耻的,只有人不像人才是对的!这个时期也冒出了很多道德卫士,比如朱熹。大型相亲会搞不成了,大家就不爱过上巳节了,上巳节就这么没落下来了。
寒食节虽然地位提升,但还是要扫墓吃冷饭,远不如可以愉快玩耍的清明受欢迎,于是靠寒食节起家的清明,脱离了大哥独立出来,变成了一个娱乐性的节日。
因为实在太好玩、太娱乐了,清明节终于在宋代完成逆袭,成为最受欢迎的节日。
到了明清时代,上巳节与寒食节基本消失,但总得找个日子祭奠逝者吧。
于是,清明节吸收了寒食节的扫墓,又顺带吸收了上巳节的插柳,加上自身的踏青春游——这样就变成了现在我们所熟悉的清明节。
清明节的故事差不多就这样了,说了这么多,清明节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老师的话,也不能全信。
不信的话,您看!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家不要看到酒家二字,
就觉得杜牧是去借酒浇愁的,他愁个锤子!
刚刚过完寒食节两天,他是去点菜的!!!
梳理了清明节的“前世今生”后
才知道这宝贵的三天假期多么来之不易,
在这博古怀今的日子里,
祭奠先人,踏青赏花,阖家团聚是必不可少的,
所有节日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相聚
一亩好粮在此恭祝大家节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