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V粉”们,今天是清明节,这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我们这篇推文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的海阳这一天都有些什么习俗。
↓↓↓
在年版的《海阳县志》中,第三卷“风俗”中是这样记载:“清明,人簪柳枝,士或携酒肴踏青,妇女或荡鞦韆(秋千)。”总的来看,这一天主要还是三个习俗:簪柳枝、踏青、荡秋千。
簪柳枝这个习俗,貌似如今已经不太常见了。事实上在民间,很早就有清明这天就有插柳、折柳、戴柳等风俗。清明时节,柳树早已抽枝发芽,人们在外出游玩之时,总是折一些柳条编成草帽戴在头上;也喜欢用嫩绿的柳枝拧下皮筒,做支音色俱佳的柳笛吹玩;还有的折些柳枝拿回家,插到大门口。传说柳条有驱邪的功能,所以在古代就有编柳条、插柳条的习俗,通过插柳戴柳来辟邪消灾,祈福迎祥。当然,从现在植物保护的角度来讲,这种习俗也不是太提倡了。上图出自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古代风俗百图》,作者王弘力。
清明时节草木复苏,花开茂盛,正是踏春的大好时节。踏青也叫踏春、春游、探春等,是我国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自古有之。在古代,清明踏春郊游,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野餐,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而文人墨客到了清明节这天,相约结伴而行,带上酒食,寻一山清水秀之处,临水而坐,曲水流觞,吟诗作赋,观赏春天美好的时光。上图同样出自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古代风俗百图》,作者王弘力。
荡秋千,最初主要是一种女子的游戏,起源很早,南北朝时就已流行,唐代以来更是盛行于大江南北。所以,古代清明节也称“秋千节”。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点绛唇》词曾描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后来荡秋千不限于女子,成为男女皆宜的游戏。民俗相传,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而且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上图出自清代陈枚所作《月曼清游图》。
特别说明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相关图文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私信联系。
郑重声明本号所载推文,无论标注原创与否,均凝结了小编的精力与心血,请转载时务必标注“来源:老北山TV”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