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没见过的玩意清明时节,古代人是怎么过
TUhjnbcbe - 2021/6/12 20:27:00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而清明节亦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这天正是传统祭祖和扫墓的大日子。其实在古代,真正传统的祭祀扫墓禁火的日子是寒食,不过由于寒食和清明日子接近,久而久之就把清明和寒食合二为一称为清明节了。由于清明前后大多以雨水天气为主,所以就有了非常著名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而至于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祭祖、扫墓和禁火之外,全国各地还有各式各样的风俗习惯。

1、祭祀

清明节是我国三大*节之一,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

2、踏青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如今踏春已经成为了清明外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3、放风筝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4、蹴鞠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竟出垂杨里”;王建《宫诗》:“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韦应物《寒食后北楼作》:“遥闻击鼓声,蹴鞠*中乐”;白居易《洛桥寒日作》:“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睛”……这些诗句很好的证明了在我国古代,清明节就有蹴鞠这个习惯,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5、荡秋千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杜甫诗云:“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在古代寒食节甚至又被称为“秋千节”。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6、插柳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插柳的习惯。又传说清明既是*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不入家。”(转载:

亮宝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没见过的玩意清明时节,古代人是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