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4日,在安徽省亳州市区一烧饼摊前,市民正在购买柳条穿烧饼。当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按照当地民间习俗,清明节当天小孩子要吃用柳条穿着的烧饼,以防止小孩“苦夏”。据了解,柳条穿烧饼的民俗早在宋朝的时候就流传,清明节当日日出之前,作为姥姥、姥爷要给他们的外孙、外孙女买烧饼,圆圆的烧饼插上抽青的嫩柳枝,不仅好吃好看,还象征着圆满富贵。(摄影.张延林)
小铺从早晨5点钟就开始忙碌起来,没有一刻空闲。据了解,今天烧饼只要打了立刻就哄抢一空,好多人还要排队购买。
这天小孩子要吃用柳条串着的烧饼,以防“苦夏”:也就是入夏生病或食欲不振。图为在亳州市街头一家烧饼摊前,市民选购“柳条子穿烧饼”。
烧饼铺老板说:“这一天很忙,要不停打烧饼,今天预计能卖几千个!”图为用柳条穿着的烧饼,有一个市民一下就买了20个。
天还没亮,烧饼摊就热闹起来。市民争相购买。
烧饼摊的老板忙前忙后,累出了汗水。
市民争相购买,姥姥、姥爷要送给他们的外孙、外孙女,图个吉利。
鲜嫩的柳条和热气腾腾的烧饼,完美组合。
市民争相购买,图个吉利。
清明时节,又想起了童年时,在姥姥家的快乐时光,
姥姥那时两毛钱买了两个烧饼,用柳条穿过,
小脚走了六里土路,回到农村家里,给我和妹妹一人一个。
柳条穿过的烧饼,带着春的清香,一直伴我长大成人。
姥姥已去世多年,她的音容笑貌,仿佛都在昨天。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为节,不可以贺。
西楚朗雨借牧之君旧做,祈君安康。
西楚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