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非常感谢您对我园工作的一贯支持与配合。清明小长假即将到来,放假时间和假期注意事项通知如下,请您在放假期间加强对孩子的安全监护和教育,与孩子共同度过一个充实、平安的假期。
放
假
通
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放假安排: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6日(星期二)正式上班。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节风俗习惯
1
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青"。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2
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3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4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据说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5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帝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6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7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喜爱放风筝。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8荡秋千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
9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10蹴鞠鞠是一种皮球,起源于宋代,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假期注意事项01
溺水是造成孩子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请家长和孩子们牢记防溺水安全教育之“六不一会”。1.不私自下水游泳。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3.不在无家长或者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6.不擅自下水施救。7.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02
居家电器繁多,使用不当即会引起事故,以下几条切记:1.不得玩火,携带火种,发生火灾不得自己冲上去扑灭火灾,及时向成人报告或报警。2.家长不在的情况下,禁止使用煤气,液化气灶等。3.不要乱动、乱接电线、灯头、插座等。4.不要在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玩耍。03
交通安全屡屡让人忧心,以下安全准则切记:1.安全走路。在道路上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时候靠马路右侧走。2.不得在马路上或公共场所游戏、追逐打闹。3.横过马路必须走人行横道,先看左边来车,再看右边来车,遇到车来时不要急穿马路,主动停止让车先行。04
饮食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请牢记以下饮食原则:1.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2.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使用干净的餐具,食用健康的食物,不和别人共用碗筷杯碟。3.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少吃零食。4.购买食物时,一定要看好生产日期和厂家。5.在吃东西前,要一闻二看三品,如有异常,应该立即停止饮食。6.不采食野生蘑菇和野菜,谨防食物中*。05
1.假期期间非必要不出境或前往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做到少流动、少聚集,如外出,途中务必做好勤洗手、随身携带口罩、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场所等个人防护措施。2.全体幼儿、家长要始终牢固树立疫情防护意识,落实“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