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清明节溯源与大同民间清明节习俗点滴录
TUhjnbcbe - 2021/5/5 21:01:00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在农历二月里,老大同人在清明节这天习惯不动火烟,吃冷饭,最好吃隔年的冷糕、凉糕,叫“亮眼糕”,有人叫“眼亮糕”,故叫这为“寒食节”(有的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意为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有疾风盛雨,谓之寒食节,正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世人认为是一个节日,其实清明并非寒食,不同一天),至于寒食节的由来,相传晋公焚山林以求介之推,之推抱木而死,文公哀之,禁人是日举火。查《周礼》有《司恒氏》仲春禁火的旧制。刘向《别录》记“寒食蹋蹴(tacu)"。蹋蹴,也作蹋鞠,也叫“蹴鞠”,古代习武之戏,类似今之足球,寒食之由,与之推死无关。蓄自桓潭《新论》及《后汉书·举传》,其以为之推事,恐系附会。

大同人清明前上坟扫墓填土(注:闰月年不填土,闰上填土年年填),做折柳枝、荡悠千游戏。

民间认为在清明节这天,“天聋、地哑”,人们动土填坟,天地*神不会怪罪。上坟填土讲究必须是坟茔外取土来填,若铲动了自己坟茔内的土,怕铲断坟茔龙脉,破坏自家坟地风水。

在大同老四合院门头两侧常可见到一对吊环,形状各异,花样不同。旧时每到清明这天,孩子们便把麻绳拴于其上,随后坐在绳上来回悠荡,俗称“打悠骑”,即是“荡秋千”(也是秋天孩子们爱玩的游艺项目)。打悠骑在大同民间早已有之。玩时,是看谁在绳上技巧精,其种类有坐悠、蹲悠和站悠等。悠时,玩者被对手扶上悠绳,准备就绪后,对方猛摇悠绳,玩者立刻来回荡舞,翩翩如飞,倾间笑声顿起,欢声不绝。技高者不时在绳上做出许多精采引人的动作,如犀牛望月、猴嘹西山、金鸡独立等姿态各异的难度花样。现在公园、儿童乐园专设秋千架供少儿玩耍,打悠骑今日尤盛。

填好土,家人跪在坟前,供奉上菜、酒等和七个馒头,叩头、焚香、敬纸、燃表、点阴钱,并将祭酒向坟茔四周撒去,以驱邪魔而抚恶*,礼仪完毕,致哀或痛哭一阵。最后,大家将所供水果食品分享,叩头行礼。

清明时节多雨,大同人上坟时往往能在坟茔旁的野地潮湿的土壤上捡到鲜地皮菜,地皮菜学名地耳,是一种野生菜,通常出现在雨后,全国各地皆有分布。它的口感也是比较爽口的。还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粗纤维等,对于人体的健康是有很大的帮助的,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预防老年痴呆疾病。大同人过去经常在上坟后捡拾些地皮菜用来吃素馅油炸糕拌馅子用。

刘印*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节溯源与大同民间清明节习俗点滴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