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大家会用这天来缅怀纪念故人,但清明节的习俗远不止我们知道的那一两种哦,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多样的清明节习俗,大家可以自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踏青
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清明时节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踏青一直是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清明假期不妨和家人一起踏青,感受自然的魅力。
插柳
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据说还有祈福辟邪之效哦~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习俗有关。
温馨提示:在今天,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哦~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现在,风筝已经成为小朋友们特别喜欢的游玩项目啦。
荡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清明时节,荡起秋千想必能疏解内心的情怀。
蹴鞠
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吃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青团,现在也成了美食界的网红,无论身处南北的你,都可以品尝一二。
扫墓祭祖
扫墓祭祖是南北都最常见的方式,这一习俗已经由来已久,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节禁忌
清明节我们在参与各种习俗时,也不要忽视一些小细节,尤其是在扫墓祭祖方面,除了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还有哪些禁忌我们该知晓呢?我们就逐一从“衣”、“食”、“住”、“行”、“人”说起。
1.衣——扫墓之人不可穿艳丽、暴露的衣服。
扫墓本身就是一件庄重严肃的事情,所穿服装应当符合环境场地。建议穿黑色或是素色暗色系的衣服,以此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及哀悼。如果穿着大红色等过分显眼颜色的衣服,在墓地这阴气极重的地方,显得极其不重视场合不说,也使得眷属们心里不好想。
2.食——扫墓前不宜饱腹,饮食宜清淡;扫墓时不可边吃东西边祭拜。
古时传下来的扫墓礼仪中,扫墓前应禁食,不过对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的人们来说,空腹祭拜也不现实,实在要吃,饮食要清淡,忌荤腥,也不宜吃得过饱,假如因此在扫墓时体内排出污浊之气,也是不尊重逝者的表现;另外,无论多饿,扫墓进行时,嘴里别咀嚼食物,这只会凸显不体统。
3.住——扫墓时不宜谈论家庭纠纷,如房产财产遗产等。
这里的“住”代指的就是扫墓者家宅内部的一些琐事纠纷,放在私下闲聊可以,如果与一起扫墓的亲朋好友为此在墓碑前起争执就不好了。
4.行——前行扫墓的时间有讲究,择阳避阴。
旧时流传下来的扫墓时辰是凌晨五点到早晨七点,晨曦渐露,阳气越来越旺。但这个时辰对于都市人群来说未免太早,一般城市距离郊区墓地的路程都不会太近,如此,祭拜的时间安排在上午时段也可以,下午的话,最好安排在三点之前,三点以后,阴气渐长。
5.人——祭拜之人有选择,以下人群最好避免扫墓。
清明扫墓,孕妇、身体虚弱者、幼儿都不适宜前往,舟车劳顿和扫墓祭祖的气氛都不适宜这三类人群的休养,因此,扫墓祭祖怀着一颗虔诚的即可,并非每一个人都要亲自前往。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