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您对清明节的了解有哪些呢?
不如和小布一块来看看吧~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清明·节气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
除了传统的祭祀项目,
还有踏青、荡秋千、打马球等体育活动。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清明节的来历
冬至后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习俗是浸在诗词里的
——古典又鲜活,历久而弥新。
习 俗“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上坟扫墓
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郑谷《旅寓洛南村舍》荡秋千
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杜甫《清明》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阮郎归·踏青》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韦庄《丙辰年遇寒食,城外醉吟》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放风筝
这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山寺馈茶知谷雨,人家插柳记清明。”陆游《春日》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但当代社会并不提倡这种伤害树木的行为。
无论是怀念亲人的哀思,
还是外出踏青的喜悦欢愉,
清明节都是饱含诗意和情怀的传统节日,
那么,这些清明习俗,
您都记住了吗?
图片内容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