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条阅读量最高纪录的官微
良好的家风对于一个家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晚清名臣曽国藩的家训流传甚广,堪称“古今家训之首”,其家训励志励行,治家治学,饮誉士林,影响深远,他的子孙后代更是人才辈出。
良好的家风民俗有着举足轻重的重用。
4月4日,趁大批村民返乡祭祀之际,咸安区高桥村举行“树家风、传民俗、跟*走、建文明家园”为主题的民俗表演大会。
民俗表演表演现场,该村游姓村民自导自演的威风锣鼓闹春耕、双人采莲船、少年骑竹马、打蚌壳、舞狮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节目轮番上演,让大家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和浓浓的乡情。
据了解,高桥村游家垅有着良好的家风传承和民间文化沉淀,游氏古典民俗文化元末明初从江西丰城传承至今已有余年历史。
近三十年来,游家垅一共走出了多个大学生,13个研究生,4个博士生和3个国家级研究员。
游进,上海交大博士;
游芳,中国科学院博士;
游明,武汉理工大学博士;
游韬,美国耶鲁大学博士;
游佳,中山大学硕博连读;
游力,华中科技大硕士
……
游进在国外学习
高桥村游家垅背靠太阳垴山,两边丘陵起伏,山顶翠竹摇曳,山坡梯田层层,开满金灿灿的油菜花,映在畈中明晃晃的水田里,煞是好看,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这里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好客。
游氏宗祠游家垅新落成的徽派风格宗祠座落在村口,堂号“书耕堂”,透着浓浓的书香气。游家垅分上湾和下湾,全湾皆姓游,无杂姓。在明清两朝,族里就出了两个进士,一位太学生。
村里的老支书游世坤介绍,游家垅在清末同治年间出了一个太学生游月湖,回乡设馆授课20余年,游氏宗祠“书耕堂”就是由他命名。
“读书第一,耕作第二”是“书耕堂”的祖训,尊师重教历来是游氏家族的传统。在游家垅,即使大字不识的八、九十岁老人,也常把“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的话挂在嘴边,以此教育子女。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宗祠就是游氏家族的私塾。那时候,村里的秀才游世禄是私塾先生,教我们读《三字经》。学生每天要背书,不认真读书的孩子,他就打手板心。”77岁老人游与池回忆说。
高桥镇副镇长张玲
我们今天在这里开展这个活动,直接地向群众宣传教育,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明礼仪的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文明环境。游氏家族人才辈出,离不开良好的家风民俗,作为炎*子孙,更应该将好的家风民俗继承并发扬,小则利于一家,家庭和睦;大则利于一国,国富民安。
来源:咸宁广播电视台
编辑:小麦
快快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