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4日下午举行的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市民*局说,殡葬场所人员聚集,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倡导广大市民群众在今年清明期间(3月28日至4月12日),不要前往公墓、骨灰堂进行现场祭扫。全市经营性公墓(骨灰堂)将推出集体祭扫、网络祭扫、代客祭扫三项便民服务措施。同时,对确有落葬或现场祭扫需求的市民,实行“预约落葬”和个别“预约祭扫”。详↓
为亲友送别、安葬、祭扫逝者提供服务的殡葬场所,人员聚集、人流密集,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疫情发生后,市民*局明确要求,防控期间,殡仪馆、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单位暂不举办守灵、公开告别、公开祭祀祭奠,以及海葬等人员聚集活动。
经市、区民*部门严加管理、严格规范,各殡葬服务单位认真执行、细致落实,市民群众充分理解、积极配合,疫情发生以来,本市殡葬服务场所人流量总体下降逾7成。
清明节即将到来,简要通报下本市今年清明期间祭扫与防控工作的相关措施:
每年的清明期间都是市民群众的集中祭扫期。以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全市共接待祭扫市民万人次,85万辆车次,骨灰落葬穴。其中,清明节当天接待量达万人次。
目前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期,今年清明期间(3月28日至4月12日),如果市民群众在殡仪馆、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场所高密度聚集、大范围流动,存在疫情传播的风险。为此,倡导广大市民群众在今年清明期间,不要前往公墓、骨灰堂进行现场祭扫。同时,民*部门将推出以下几项措施——
一、推出三项便民服务措施
今年清明期间(3月28日至4月12日),全市经营性公墓(骨灰堂)将推出集体祭扫、网络祭扫、代客祭扫三项便民服务措施。
“集体祭扫”是指各公墓将在清明期间,为安葬在本园区的逝者举办一场集体纪念仪式,参加人员为公墓工作人员;
“网络祭扫”是指各公墓将在各自的
又到清明,又到了人们踏青扫墓的时节。虽然年年清明,我却并不清楚其所以然,尽管它已经被排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行列。
小的时候在巢北,每逢清明,学校都组织春游,后来在巢城这边生活,则以祭扫烈士陵园为主,不曾有参与其他活动。至于祭祀先祖,更是成年人的事情,他们多在清明及之前上坟祭祖或垒修祖坟。这是个老传统,康熙《巢县志》有隐约记载:“清明,以柳枝插头,家各登其丘垄,扫奠之后,即饮酒其间。”民间又有所谓“清明上坟上在前,冬至上坟上到年”,对上坟扫奠的时间有所限制。所以,当清明逼近,人们总感到时间紧迫,生怕延误了日子,让人讲话。
其实,我们上坟祭祖简单得很,无非放鞭炮、烧纸钱,聊以寄托哀思,并无其他节令项目。不像苏南,清明时节有一定特色,譬如那天禁忌串门,尤其是陌生人到访,很忌讳;各家还制作青团等糕点,节日气氛相当浓厚。巢北一带,似乎只有夏至日的氛围可与之媲美。不过,夏至的主角是放牛娃,如今农村式微,夏至也不比往年了。
个人的认识,清明意味着春暖花开,适合踏青游玩。走过阴霾、寒冷的冬日,人们终于可以在油菜、麦子收获之前放开手脚,轻松一下身心。俗语“借着清明打柳枝”,表明老百姓有采柳习俗,这可能才是清明本来的面目。杨柳轻扬,春意盎然,是希望;柳枝易活,旺盛顺昌,是生命力;而采摘与玩耍的过程,分明是一幅人间和乐的图画。总而言之,原始的清明与今日情形有所不同。祭祖属于衍生产品,并非生来如此。之所以发生变异,与“慎终追远”的传统文化思想密不可分。一统中华的儒教,赋予单纯节气浓重的人文色彩,使之成为大中华地区独特的民族习俗,这也是国家将其定为法定假日,予以法律保护的原因吧。
清明节近在眼前,我将要出行,不是游玩,是去老坟山祭祖。去看望父亲、祖父和曾祖,在并不繁缛的过程中,追思先人,警戒自己不忘根本,把普普通通的凡人做好。有人高举伟大旗号指责烧纸鸣炮是陋习等,咱不以为然。曰:床前行孝先行孝,坟头嚎啕当嚎啕。莫为撇清遮望眼,人云亦云纸不烧。
百度百科·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清明节放假的尴尬
年、年时,清明与双休重叠,按理补休。可是有关部门将其补在清明之后。这个非常欠缺考虑。巢湖的习俗:“清明上坟上在前,冬至上坟上到年。”冬至上坟,可以一直延续到大年三十;清明节后是不能上坟的。节后放假,有些人还在回乡的路上,节气就过了,岂非路上行人更断*?传统节假的安排不尊重民俗,就会闹笑话。这个笑话,希望以后不再发生。
最忆是巢州扫描
关于清明祭祀服务管理的通告
(第18号)
清明祭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根据省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办公室《转发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减少人员聚集,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现就年清明祭祀服务管理事项通告如下:
一、全县所有殡葬服务机构(殡仪馆、公墓)继续暂停群众现场祭祀活动,暂停举办集体共祭等群体性活动。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二、全县各殡葬服务机构要做好墓区、馆区人员进出管控工作,免费提供代客祭祀服务,由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开展一次集体祭扫服务。
三、提倡广大群众树立文明祭祀新风,采取居家追思、网上祭祀、追忆生平等形式缅怀故人、寄托哀思。
敬请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
庐江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
年3月19日
出品:庐江县融媒体中心
▼往期精彩回顾▼寻春苏家河!庐江又上《人民日报》海外版!关于推进全县各级**机关办公场所“安康码”应用的通知刚刚!合肥各县区常住人口公布!你知道庐江县人口是多少吗?
庐江县年度“十佳社会组织”评选结果公示,一起来看看吧!
编辑/施杰
校对/苏敏、张媛
微聚庐江投稿邮箱:wjl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