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煮酒话清明致我们曾经的诗和远方
TUhjnbcbe - 2021/3/4 1:28:00
白癜风能吃水果吗 http://pf.39.net/bdfyy/bdfyw/191111/7602853.html

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

因此,清明就成为了古往今来各大文人墨客的笔下咏物,今天我们不妨放下闲愁,来一探这些文人笔下的......

EE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说到清明,很多人的脑海中会第一时间浮现出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但是作为“大历十大才子”的韩翃,名气也是很大的,此诗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

在建中年间,韩翃就因《寒食》一诗而被唐德宗所赏识,从而晋升不断,官至中书舍人。

除《寒食》外,韩翃还与柳氏歌姬有一段凄美爱情,恰逢安史之乱,二人不得相见,遂有长句流传于世——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韩翃

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柳氏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闾(lǘ),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闾门即事也就是对眼前事务,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的本首诗。

此诗的精妙之句在于“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此诗不见荒凉之景,却处处暗藏荒凉之实。

作为本首诗的作者张继,他的人生履历并不出彩,后世所流传诗作中最为有名的当属《枫桥夜泊》。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是明代高启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于清明时节,春雨飞飞,诗人和陈秀才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赶回沙上祭祖,满身的泥土尘埃和雨露,那是非常的零乱,诗人感慨以这样行色匆匆的方式回乡祭祖,感叹自身悲凉,但是再看其他坟冢,因战乱原因,或逃荒或战死,竟没有几家后辈前来祭扫。

在古代,是战乱使得家人不得清明祭拜,使人徒生伤感,然而反观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在遵循我们的清明传统习俗,回家祭拜呢?不禁使人戚戚然焉!

《清明日出游》

明朝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王磐的词中描绘了清明节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比如在古代清明时节,除了要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

清明节既有祭奠先人的悲情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看过了这么多古代诗词人的作品,是不是对清明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呢?

清明节,既是生者对逝者祭奠悲悼、寄托哀思的时刻,也是生者自身心灵的一次洗礼。

古诗词里的清明意象万千、意味深远,无论是烟雨蒙蒙、青草离离,还是哀思悠悠、悲情渺渺,它留给后人的,是中华民族绵绵不绝的精神慰藉和代代相传的文化理念。

本文为长江高层管理教育原创,

转载请获取授权

"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长江“人文艺术经典”汇聚海内外精通诸多名师,系统梳理各学科核心内容,结合丰富的体悟与实践,从课堂视野与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构建长江企业家独特的精神气度,提升人文竞争力,达到终身学习与自我超越的至高境界。

开课时间:年6月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惊喜等着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煮酒话清明致我们曾经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