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二十四节气因其在农业生产方面所发挥的指导作用,两千多年来一直在广大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到了后工业时代的今天,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节气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小,二十四节气也因此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过,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却依然作为一个重要节日顽强地活跃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对于清明节,你还有哪些不知道的冷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康震、蒙曼两位老师在“杨柳风中话清明”。
精彩回顾
在正式聆听两位老师的讲解之前,先给大家看一段沙画视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猜出沙画表现的是哪两句古诗呢?
正确答案
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这段沙画视频表现的就是唐代杜牧的《清明》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两句诗。《清明》这首诗的流传程度,完全可以用妇孺皆知来形容。可能很多学龄前儿童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就已经背会了这首诗。清明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早已根植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记忆深处。在二十四节气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今天,清明节依然能够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恐怕与杜牧的这首诗也不无关系。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看完这段轻松的沙画视频后,让我们一起通过康震、蒙曼两位老师的讲解,去了解更多清明节背后的冷知识吧!
冷知识一:花信风和“气候”
精彩回顾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杏花雨”的意思是?
A杏花如雨般飘落
B代指梅雨
C杏花开放时下的雨
正确答案:C
这句诗出自宋代僧志南的《绝句》。
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杏花雨”大家知道是指什么,那么“杨柳风”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蒙曼老师的精彩解读吧!
相信大家听完蒙曼老师的讲解,已经了解了中国古人的二十四花信风的说法。不过,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蒙曼老师说到的“一个节气有三候”的说法呢?中国古代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气候”一词其实最早指的是“气”和“候”这两种时间单位。因为“气”和“候”涵盖了一年中的天气变化,所以“气候”也就逐渐成了表达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的用语。
冷知识二:
鲜为人知的节日演变——从寒食到清明
精彩回顾
请说说唐诗中“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句反映了哪个节日的风俗?
A中秋
B寒食
C上巳
正确答案:B
这两句诗出自中唐诗人韩翃的《寒食》。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相信大家只要背过这首诗,通过诗的题目就可以很轻松地得出这道题的答案。让我们先让康震老师为我们讲讲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最初只是一个禁烟吃冷食的日子,但是后来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蹴鞠等内容。而清明最初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普通节气。但是由于寒食节临近清明,其节日活动又往往在清明时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融合渗透。以至于到了今天,多数人已经只知清明,而不知寒食了。
听完康震、蒙曼两位老师的讲解,大家对清明节的认识是不是更深入了呢?现在仍然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宅在家的我们,不妨到诗词中去领略古人笔下的那大好春光吧!
重要通知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互动获奖名单公布,我们开始发奖啦!根据名单公示,我们会陆续与您联络,请注意接听(收)电话信息。
联系
(疫情期间官方暂用)
文本编辑:朴晶心、严安平、张卉、孙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