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手抄报精选清明节文字素材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
插柳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另外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
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谚语鲤鲫亲鱼强育肥,适时栽种苇藕芡。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清明无雨旱*梅,清明有雨水*梅。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辽西)清明浸种,谷雨下秧。清明堆足肥,秧田有根底。清明挣眼,一棵高粱打一碗。(辽宁)清明种瓜,船装车拉。要种四季豆.不在清明后。(四川)清明前,去撒棉;春分后,去种豆。(江苏)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相宜。(山西)清明前好种棉,清明后好种豆。(广东)清明谷雨紧相连,种过棉麦种大田。(辽宁)清明姜,谷雨秧。(广西)清明后,紧栽树。清明不落雨,稻麦出不齐。诗歌
最知名的清明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触景伤怀,诗人的心境可谓是凄迷纷乱。但这首诗传诵至今,可谓是传播最广的清明诗句了。
最孤寂的清明诗句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宋~王禹偁《清明》
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
最失意的清明诗句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宋~*庭坚《清明》
北宋末年的“元祐*争”,*庭坚因与苏轼交好,也略受牵连。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最终逃不过野草和坟墓的命运。这首诗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最欢快的清明诗句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宋~程颢《郊行即事》
清明节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诗人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开怀畅饮,可谓欢快。更多手抄报专题:
妇女节专题:手抄报+文字素材+贺卡模板
学雷锋专题:手抄报+文字素材
植树节专题:手抄报素材+模板+1-6年级作文范文
制作新型冠状病*手抄报,致敬白衣战士,为武汉加油!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