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九龙文艺清明文化民俗特辑
TUhjnbcbe - 2021/2/8 8:28:00

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

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

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

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

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有“清洁明亮”之意。意谓在这段时间里,雨水较多,空气清洁,气温回升,阳光充沛。这是一个我们民族祭奠先人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适合外出旅游的时节。古人所说的“踏青”大致就是指的这段时光。

品读清明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

宋·*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由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天。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习俗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九龙文艺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龙文艺清明文化民俗特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