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人文middot民俗旧时嘉定清明
TUhjnbcbe - 2021/2/5 7:44:00


  开春了,临近清明节,旧时嘉定人怎样过清明节?一起看看早年的习俗吧: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古代,它不如前一天的寒食节重要。因为寒食与清明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寒食节和清明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


  旧时嘉定人每逢清明节,都要举家出动,上坟扫墓。人们在清明节到达坟地后,先清理一下杂草,然后把鸡鸭鱼肉等供于先人坟前,点蜡引香,再在坟前用细竹竿挂上一长串用白纸、*纸剪成铜钱状的物品,让其随风飘扬。根据嘉定习俗,儿孙挂白纸,女儿挂*纸,这种形式嘉定人称之为“挂墓络钿”(嘉定方言将“墓”读成“鱼”),意思是说这座坟头已经有人来祭扫过了。随着上世纪60年代农村土地的平整,坟地、棺木多数处理掉了,清明祭扫“挂墓”的习俗已渐绝迹。


  现在嘉定人清明祭扫,较传统的仪式是烧锡箔,用锡箔折成的元宝,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烧给自己的祖先的,也表达了对自己祖先的一种尊重。不过由于焚烧锡箔元宝之类,污染空气、破坏环境卫生,也容易引发火灾,所以也用鲜花来代替。


  通过祭祖,一方面是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安康,另一方面也是表达了后辈子孙对先人的一种缅怀。同时对下一代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让中华传统美德薪火相传,绵延不断。


  
  来源:陶继明/文、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文middot民俗旧时嘉定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