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作文素材清明节诗词和习俗
TUhjnbcbe - 2021/1/29 2:26:00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习俗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

扫墓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另外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清明节相关谚语鲤鲫亲鱼强育肥,适时栽种苇藕芡。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清明无雨旱*梅,清明有雨水*梅。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辽西)清明浸种,谷雨下秧。清明堆足肥,秧田有根底。清明挣眼,一棵高粱打一碗。(辽宁)清明种瓜,船装车拉。要种四季豆.不在清明后。(四川)清明前,去撒棉;春分后,去种豆。(江苏)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相宜。(山西)清明前好种棉,清明后好种豆。(广东)清明谷雨紧相连,种过棉麦种大田。(辽宁)清明姜,谷雨秧。(广西)清明后,紧栽树。

清明不落雨,稻麦出不齐。

清明节有关的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作文素材清明节诗词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