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清明,敬思先烈
时维四月,春意正闹枝头,
瞧那杨柳多姿,原是时节玩笑。
携着春风料峭,卷着缅怀哀思,
清明如约而至。
在这满是情怀与敬畏的节日,
计算机学院推出
“怀古清明,敬思先烈”
系列线上主题活动。
五位同学化身“讲师”,
为我们讲解那些“清明节”里
你不知道的“清明事”。
从历史起源到奠念先烈,
从疫情里的烈士到习总书记的英雄观,
这个清明节,带你看不一样的景色。
在这属于生命的季节,
托一份敬畏,祭烈士忠*。
本期主题·清明节的起源
主讲人:宋明轩
清明节有着”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随着清明节的到来,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扫墓、祭祖、踏青、插柳、放风筝……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随着一年年的缅怀与思念,我们的民族和文化绵延不息。
源远流长的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据传,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气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地球公转一周为*经度,当地球到达*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在古人的观念里,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历史背景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
听那钟楼鼓响,
可是人们在踏青争春?
掀起发丝的清风,
还记得你见过多少人的愁容?
藏在寒食里的细腻,
并着碑石前的冷暖,
这是清明节的印章。
跟着主讲人的脚步,
勾勒最清冷的日子,
怀着最炽热的思念。
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
寻一份少年壮志,
踏出青春的活力!
礼敬祖先,慎终追远;
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看遍历史的沉淀,
回望革命的先烈,
敬请期待下一期的介绍~
文字:宋明轩、新闻中心
封头:新闻中心崔晨阳封尾:新闻中心梁廷宇
封面:新闻中心朱浩杰
编辑:新闻中心李昕妍审核:新闻中心刘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