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感悟
明清明由来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天就是清明节气。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再恰当不过。
清明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例如踏青、荡秋千、蹴鞠、射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清明古韵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古代人们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古代的文人墨客对如此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清明节也有着十分独特的情怀,看看他们的诗句。
清明美食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青团
清明节,南方流行吃青团子,做法是将“浆麦草”或青艾捣烂出汁,与水磨纯糯米粉揉匀,捏成团,加入糖豆沙或芝麻制的馅儿,入笼蒸熟即可。
吃起来糯韧绵软,清香扑鼻。
▲馓子
北方则有馓子、子推馍(夹有核桃、红枣、花生等)、糕饼、清明果等小吃点心,多的可以凑成“寒食十三绝”。
▲鸡蛋
清明这天要吃鸡蛋,称为“吃节蛋”。孩子们拿着自家煮的鸡蛋,互相碰撞,哪位小朋友的鸡蛋皮实,不被撞破,就寓意这一年他/她能长得高高壮壮。
还有地方会把鸡蛋煮熟后,用茜草汁在蛋壳上绘花,过几日将蛋壳剥去,蛋白上便显出蓝色花纹,甚是别致。
▲螺蛳
螺蛳此时还未繁殖,最为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的说法,吃螺蛳也叫“挑青”,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香椿芽
过了此季再难吃到的,还有香椿芽。俗话说,“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生木质”。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通肠开胃,清热解*、杀菌防腐。
文明新风泰兴人民看过来!这份倡议书请收下!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
移风易俗
倡树新风
点滴做起
共抗疫情
度过一个安全、低碳、文明、健康的清明节。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