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到清明节了,按照惯例,绘本妈妈提前提供一些小贴士,给家长们在和孩子聊到这个节气的时候参考用。
争取让我们的内容贴心到,小娃的扫盲帖、大娃的手抄报、家长的朋友圈,都从此中来。
清明是什么
清明是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阳历4月4-6日之间,太阳到达*经15度,便是我们的清明时节。
对于我们生活的北半球来说,这个时间正是冰雪消融、草木欣欣向荣之际,天清地明,好风和煦,所以我们的古人把这一天命名为清明。《淮南子天文训》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句。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鴽
三候,虹始见
我们的祖先,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十五天,而这十五天又分为三候。
清明的第一个五天,也就是一候,桐树开始开花。桐树在我们的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在我们的古文中,梧桐常和凤凰一同出现,互为彼此唯一最佳选择,既代表着吉祥也代表着孤傲和高洁,如《诗经》中“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如杜甫的“碧梧栖老凤凰枝”等。
关于“桐始华”有一句很有意思的应用可以讲给小朋友们,吕本中说“未恨家贫无历日,紫桐花发即清明”,王同祖说“桐花庭院近清明”,这是说什么呀?这是用桐花开了来报时啊。
清明的第二个五天,也就是二候,田鼠化为鴽。田鼠因为阳光大盛而躲回洞穴,这时候鴽鸟(古书中鹌鹑类的小鸟)开始出来活动,古人不知道是这样呀,看着田鼠不见了,鴽鸟出现了,还以为是田鼠变成鴽鸟了呢。其实关于这种误解有很多,比如寒露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就是因为人们看到雀鸟都不见了,而海上出现很多蛤蜊,斑纹与雀很接近,就认为寒露时候,雀鸟都变成了蛤蜊。
清明的第三个五天,也就是三候,虹始见。彩虹出现,大家知道在完全阴天或者完全晴天的时候,是很那见到彩虹的,唯有若阴若晴,这边日出那边雨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在天空中看到彩虹。所以这也说明,清明正是寒暖交替,气候多变的时候,显著特点呢,就是多小雨,“清明时节雨纷纷”“雨丝烟柳欲清明”。
清明
补充一点,除了梧桐,清明节还有一个代表性的植物——柳树,清明时节正是“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时候,所以很多写清明的古诗,不可避免的要说到柳色,吕本中“荒村更柳色,节物近清明”,郑谷的“柳到清明翠缕长”,韦庄的“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等等诗句都是如此。
清明习俗
清明习俗,简单说可以分成三大类:祭祖、春游、放假。
祭祖扫墓清明是大地春回的时候,也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时节,相传自唐代时,人们就将寒食清明视为祭祖扫墓的日子。或许是因为古时习惯的延续,或许仅仅是因为入春后草木生发,雨水充足,先人的坟墓容易出现塌陷等破坏,总之,人们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在清明扫墓了,唐白居易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宋高翥也作诗曰“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春游现在很多人会在清明时结伴春游,但是你们知道吗,清明时节春游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孔子呢。
《论语》中孔子问及大家的理想生活,曾皙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在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都穿好了,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旁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一路走回来。孔子听了说,我同意你的想法啊。
其实曾皙的这个想法,很符合我们古代的上巳节的习俗,春游、沐浴、或许再饮饮酒,写写诗,如王羲之等的《兰亭集》。
放假哎呀我最爱说放假了。
如果你以为,我们清明放假的习俗开始于年,那你就错了,清明节放假的传统,有记载可以追溯到唐朝。
(开元)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赦“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唐会要》
大历十二年,诏令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
到了宋代,寒食放假七日——“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
听起来是不是很爽,哎这么优秀的传统真的不应该遗失呀。
除此之外,清明的习俗还包括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如陆游有诗句“鞦韆蹴鞠趁清明”,清代也有诗云“纸鸢风冷清明节”等。
清明诗词
渐渐的我们的孩子会知道,读诗词,并不只是享受语言美感和感怀情绪,诗词还可以带着我们去体味过去的风俗、过去的活动、过去的人们,怎样把日子过得天清地明。
挑选了十九首清明相关诗词和大家一起读一读。
随州
宋·邢恕
荆楚西南地,清明咫尺天。
远山犹带雪,高柳已藏烟。
寒食自遣
明·胡奎
寒食尊中酒,清明陌上花。
莫教愁送老,须仗醉为家。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其一
唐·韦庄
满街杨柳绿丝烟,
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
女郎撩乱送鞦韆。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宋·方岳
淡烟疏雨清明日,
飞絮落花游子心。
燕话春愁初睡起,
一帘草色暮池深。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
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
遥听弦管暗看花。
春思二首其二
唐·陆龟蒙
江南酒熟清明天,
高高绿旆当风悬。
谁家无事少年子,
满面落花犹醉眠。
清明日次弋阳
唐·权德舆
自叹清明在远乡,
桐花覆水葛溪长。
家人定是持新火,
点作孤灯照洞房。
清明感事其一
宋·王禹称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夜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其四宋·吕本中
病夫只欲闭柴荆,
客至从嗔不出迎。
未恨家贫无历日,
紫桐花发即清明。
寒食
唐·王建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
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
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清明日送韦侍御贬虔州
唐·白居易
寂寞清明日,萧条司马家。
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
欲别能无酒,相留亦有花。
南迁更何处,此地已天涯。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柳
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
漠漠轻*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
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
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
王孙归路一何遥。
青门引春思
宋·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蝶恋花
宋·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虞美人
宋·苏轼
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柳丝搭在玉阑干。帘外潇潇微雨、做轻寒。
晚晴台榭增明媚。已拚花前醉。更阑人静月侵廊。独自行来行去,好思量。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宋·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未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满江红暮春
宋·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更多节日节气内容
讲给孩子的元宵节
讲给孩子的白露
讲给孩子的秋分
厚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