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除了常规的国语诵诗外,本文还收录了粤语录音。
蓝道如今七岁,本学期开始,他就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而去年九月至今他都一直坚持背诵古诗词。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是经过筛选出来的精品,寥寥数语,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这其中的哲理和美韵都是让小学生受益终身的知识积淀。小学生的求知欲和记忆力都很强,所以我一直支持蓝道背诵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收录了小学阶段必背的首古诗词和5首增补篇目,他已经把这首全都背完了。
记得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因为认识的字不多,拼音也还没开始学,蓝道对背诵古诗这件事特别发愁。虽然《75+80首》里面每首诗都可以扫码后听读,但因为朗诵者读得抑扬顿挫、感情特别丰富饱满,加上录音前后还有一小段音乐,一首诗的音频就有1分钟左右甚至更长,总觉得听这样的音频并不利于初次背诵。所以我和蓝道决定一起做一件事情,就是我负责每篇推文整理一首古诗(包含诗、注释、译文、赏析等),他负责录制该古诗的音频,每个音频基本在20秒左右(部分标题带**的表示除了常规的国语背诵还收录了粤语朗读),听读、跟读起来都毫不费劲。希望这样做能为爱古诗背古诗的各位增添助力,也为蓝道的弟弟以后学古诗作准备。
于是,便有了“蓝道诵诗”这个专辑。
本文整理的是《清明》??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的诗文颇负盛名,尤以绝句著称,但其理想一直得不到施展,经常纵情诗酒。因晚年居住于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他为“杜樊川”。有《樊川文集》。
注释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民间习俗在这一天扫墓祭祖。
纷纷:形容多而杂乱。
断*:像丢了*魄似的,形容十分哀伤。
借问:请问。
牧童:放牛的少年。
遥指:指着远处。
杏花村:产酒的名地。古说有两处杏花村:一处在今天的山西省汾阳市东部,自南北朝以来以产“汾酒”著名;另一处位于今天的安徽省贵池区西面,也以产酒著名。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借问当地的牧童何处买酒浇愁?他笑而不答遥指那杏花山村。
赏析
依照民间习俗,清明节这天要为死去的亲人扫墓,祭奠亡*。诗人远离故乡又逢细雨绵绵,悲愁之情油然而生。整首诗内容清丽可人,语言通俗易懂,意境含蓄优美。诗人在前两句交代了时间和情景,“路上行人欲断*”直点行人当时的心境。他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如何来排遣这些愁绪呢?后两句诗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找个小酒家排遣一下吧。但诗人并没有点明行人是向谁问的,只有末句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所显示的更为广阔的想象余地。全诗画面真切,情景交融,致使千百年来为人传唱。
拓展
将这首诗中的标点符号改动一下位置,便可变成两首意思不同的词。其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其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第一首的意思是“向酒家打听哪里有牧童”,第二首的意思是“问牧童什么地方有酒家”,由此可见我国古诗词丰富的含义和魅力。
参考资料
说词解字辞书研究中心,于明善等.《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年7月第一版
*本文仅为学习所用,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但欢迎转发、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