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这首古诗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这首古诗的作者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
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一遍这首诗。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2.纷纷:形容多。3.欲断*: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散乱。4.借问:请问。5.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简析《清明》这首诗写到: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
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呢?
是向谁问的路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就妙在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这首诗的景象清新,音节和谐圆满,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想象一起读一遍吧!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同学们,我们读完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里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家,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这也是艺术的“有余不尽”。再让我们一起读一遍吧!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古诗赏析就到这里啦!老师希望你们在古诗词中徜徉,同学们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