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我很喜欢词。读过五代冯延巳一首写清明的《鹊踏枝》,里头有几句“一霎清明雨”“惊残好梦无寻处”。
第一次读到这首词的时候,大概是大二学古代文学史。我觉得这首词很曼妙,就一个人去图书馆找来看,一边看一边往笔记本上抄句子。遇到喜欢的,就会背下来。而冯延巳的这两句,我牢牢记在心头了。如今差不多十年过去了,每每想到清明的诗词,脑子里便浮现了这两句。
说实话,这两句词并不艳丽,简单的很。可就是这样的白描般的句子,却能戳中我的心。记忆中,故乡的清明,总是下着雨,淅淅沥沥的,就像我对故乡的情。以前在外读书的时候不觉得,总觉得自己很年轻,世界很大,一定要出去看看,想走得越远越好。现在很多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自己就像春日的纸鸢,飞得再远,故乡总是牵着我。我与故乡之间,有一条细长而韧劲十足的线。无论我去了哪里,在做什么,我的骨子里始终是地地道道的隆阜人。
隆阜在屯溪的郊区,青山绿水,处处是徽州人家。隆阜那边的山叫茅山,非常漂亮。尤其是春天,景色格外的鲜妍。清明的时候,满山翠色,杜鹃花开。小时候,每到清明,我都会随着家人去隆阜的茅山扫墓。那时候还没有迁坟,家里的长辈这里一个山头,那里一个山头地埋着。我们去扫墓要走很长的一段山路。
山路并不难走,只是正日子去,常常会下雨,路上有些泥泞。但不知道为什么,清明时节总是要下雨。雨不大,一点一滴,绵绵密密的,像是一张大网,让茅山笼罩在凄迷的烟雾中,好似蒙着轻纱的梦境一般。
我那会儿小,走一会儿,就会被路边盛开的杜鹃花“绊住”。杜鹃花的颜色很多,有粉色、红色、紫色,这一簇、那一团的藏在茅草灌木中。雨后,杜鹃花被水洗得发亮,有时候晶莹剔透的水珠子在花瓣上轻轻颤动,显得格外的美丽。我常常去摘杜鹃花,扫墓回来,手里就捧着好几枝。
清明雨,杜鹃花,茅山上,扫墓去,当时只道是寻常。好像故乡永远不会变,好像这些事情永远不会变,可是时光荏苒,很多事和人就留在了记忆中,就像冯延巳词里说的,好梦一场,再无踪迹。(*山文明网胡纯)
悦读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帘海燕又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责编:*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