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壹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听糖豆姐姐读诗
我们都知道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但是小朋友们知道清明节的来源么?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最早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为什么变成祭祀的节日呢,那我们要先讲讲介子推的故事了。
春秋时期,公子重耳亡命天涯,一次饿得不省人事,介子推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成肉汤喂给公子喝。19年后,公子重耳当上了国君,论功行赏时,偏偏把功劳最大的介子推给忘了,介子推默默地打包好行李回绵山隐居去了。
重耳听说介子推回去了,赶忙带人去绵山找介子推,可是一到绵山大家傻眼了,绵山树林茂密,从哪里找人呢?这时有人献计了:“大王,不如我们在山的三面放火,在另一面守着等介子推就好了”
大火熊熊燃烧着,到大火把整个绵山都吞噬了也不见介子推出来,当火灭了以后大家上山寻人,在一棵老柳树下发现介子推和他老母的尸体,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上山祭祀介子推,发现那棵死了的老柳树活过来了,便把这棵树取名清明柳,并昭告天下,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听完故事,是不是对清明有个清晰的认识啦,小朋友发现没有,每年一到清明,雨就下个不停,诗人杜牧就是在阴雨绵绵的清明节写下了这首诗呢。
清明是个和家人团聚,一起外出踏青游玩或者上坟扫墓的大日子,诗人偏偏一个人还在外赶路,又碰上雨下个不停,心情非常郁闷。雨下的那么大,得找个地方避避雨、顺便喝点酒暖暖身子,看到一个小牧童,诗人赶紧问啦:“你知道这附近哪里有酒店么?”小牧童不说话,把手往一个方向指去,沿着牧童指的方向,隐隐看到远处有酒店的旗帜。
知道了这首诗背后的故事,我们一起鉴赏一下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表现出了清明节雨水多的特点,“路上行人欲断*”直接抒情,表现诗人心情不畅,最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出名了,由于流传广,后面杏花村成为酒店的代名词。
小朋友发现没有,不管是电视里,还是故事里,只要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心情不好,总是下雨,这种方式在诗歌里叫借景抒情,当今天心情特别好,是不是觉得今天的花特别美,鸟叫的特别开心,小朋友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尝试尝试呦~
说了那么多关于清明的故事,最后糖豆姐姐要考考小朋友们了,今年清明节是几月几号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