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清明古诗词,你会哪几首求你了,千万别说
TUhjnbcbe - 2020/12/25 14:43:00
一提清明,只能说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那怎么够!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古往今来,历代文豪不惜笔墨描写,留下了许多佳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关于清明的诗词,你知道几首?

首先,谁都绕不开这一首!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描写了扫墓情形。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但这首诗妙在未写清明的清冷。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死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休要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特别着重描绘日暮回城时喧哗熙攘的情景。不说游人摘花归去,而只说从堤岸到城头“总是花”。这样更突出了清明游春的主题。

《清明日狸渡道中》

宋·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诗人范成大就清明山行道中所见景象,一路叙来。山风、细雨,花燃,柳卧,唯独不见一个人影,在这样空廓的背景上.大自然显得颇有活力,但这只是一种艺术的对照。后四句写坟地上扫墓的人散去,只剩下石马、纸鸢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作伴。而令人憎恶的乌鸦之类则活跃起来,上下翻飞,四处觅食,暗示出长眠地下的死者亡灵的寂寞。反映出范成大离乡远行途中,心头泛起的一种怅惘、失落之感。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自古清明是亲近自然游山玩水的日子,如今清明节已至,看着窗外的春色满园,不禁顿生感慨。然而凭栏而望却不知哪处风景最佳。有朋友告诉我晴空万里下碧绿的原野尽头,便是一处绝妙的游玩胜地。穿过蓊蓊郁郁的杨柳丛,紧收马缰,马儿一声嘶鸣,抬头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连带啼叫的*莺、漂亮的花朵,灿烂明媚的春光似要将人迷醉。

《寒食日即事》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清·顾太清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回出凡尘。

移来古寺种朱门。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

绿云蔽日树输囷。

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因为海棠还只是一株幼树,所以词主人公对它更是寄予希望,现在时当寒食,待“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一年以后,又将是一番摸样了。下片承接说:“细干柔条才数尺”,这是现在的样子,但已迥出凡尘,将来“千寻起自微因”,不知该是如何的可爱了。所以下面词人就沉入了希望的遐想:“绿云蔽日树输囷”,树长得参天高大而盘曲,当然这不无夸张,但夸张正表现了面前这位种花人的欣喜中的厚望。她还希望它不要忘记种花人的辛勤栽种与呵护。

看到这么多古诗词,无论是怀念亲人的悠悠哀思,还是踏青时的喜悦欢愉,抑或是勘破生与死的豁达豪迈,总之,清明节带给我们的应该都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和文化传承。当然了,广电君今天整理了这么多关于清明的古诗词,就是为了让你摆脱看到清明,就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以后你也可以吟诵,“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瞬间感觉自己高大上了许多,有没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古诗词,你会哪几首求你了,千万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