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杜牧
TUhjnbcbe - 2020/12/25 0:59:00
白癜风应该吃什么药 http://m.39.net/pf/a_4780765.html


  
  
  
  
  
  
  

点击图标播放或暂停文章朗读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因万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行人:这里指行旅在外的人。

断*:比喻感伤愁苦之深,好像神*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借问:请问。

遥指:远远地指着。


  诗的首句交代了时间和场景,“纷纷”在这里不仅形容了春雨的意境,而且展现出诗人雨中行路时悲凉的心情。第二句直点“行人”当时的心境:清明时节,诗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十分复杂的。可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二字。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浇愁,是很自然的事。可是哪里有酒家呢?诗人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就妙在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


  这首小诗,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至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点击播放(杜牧《清明》)赏析视频

古诗中描写清明的诗句还有这些: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孟云卿《寒食》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张继《闾门即事》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杨万里《寒食上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程颢《郊行即事》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庭坚《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王禹偁《清明》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三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附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

三年级下册第2课《燕子》

三年级下册第3课《荷花》

三年级下册第4课《昆虫备忘录》

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

小学三年级同步课程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

三年级下册第7课《狮子和鹿》

小学三年级同步课程下册第8课《池子与河流》

小学同步课程指导,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