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你知道多少咱莒县人的清明习俗
TUhjnbcbe - 2020/12/24 1:29:00
治疗头部白癜风的有效偏方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719/4658918.html


  三月初三,古代称“上巳节清明节已有多年历史,大约始于周代,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节等。”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历代沿袭成为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一般是带着供品、*纸、香等等,来到坟前叩拜祭奠,最后给祖坟填上新土,坟头上压上白纸,叫做“压坟头纸”。传说这样做是给祖先修理房屋。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古时便有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的说法。另有传说柳枝能辟邪的功用。


  春回大地,人们乘扫墓之余,率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其乐融融。更有的人特意于此时郊外踏青,一抒严冬以来的抑郁。因此清明前后的踏青也成为此时一项重要的节俗。


  “牵钩”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便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之后遂成为民间为清明之际的体育活动。


  放风筝便是此时人们的应景活动之一。现在的沭河公园,文心广场,早已漫天飘舞着风筝。在古时,放风筝不仅是一种游艺活动,更是一种祈福行为,放风筝时,将各种灾病都写在纸鸢上,趁风筝飞高之际剪断线绳,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灾亦之而去!


  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民间游戏。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

亲!觉得不错,记得给赞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知道多少咱莒县人的清明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