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清明,金山有哪些习俗
TUhjnbcbe - 2020/12/21 2:15:00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节期有前10天后10天的说法,一般在春分过后的5、6天就巳经启动,清明后的3、5天内,清明节的纪念活动结束,节期一般在15天左右。那么,金山清明有那些习俗,你想知道吗?

清明,金山有哪些习俗?

由于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时年六节”之一,江南民间历代沿袭着一些固定的习俗流传至今。

扎柴囤、叠锡箔

春分一过,农村里一些老年人押柴囤、折锡箔,又开始忙碌起来,他们精选年前收藏起来的稻草,把它剥去柴壳,开始编扎柴囤。

柴囤有用麦柴做的,金光闪亮,是清明祭祖时在坟头祭扫祖宗必不可少的一种器具。这种草柴囤有底有盖,可放好多用锡箔叠成的“锭”。据说,这种放着“纸锭”的柴囤在坟头焚烧,不容易被野*抢去银锭,所以在昔日的农村中十分盛行。每当清明前后,市场上就有卖草柴囤的生意。年春,上海出版的《图画日报》就有图并配诗曰:“松江草甏滴溜圆,扎成多少稻柴圈,甏中冥绽用火化,据云阴世变银元。二月开场三月至,清明草甏刚上市。”正由于人们把扎草囤看作是为祖宗送“银元”之用的必备工具,此习俗沿袭至今。不过,现在的草囤一般都用稻草扎成,虽然没有麦柴扎的硬括,但还能一用。

在不少老年人扎柴囤的同时,农村中的女老人正忙着折锡箔,这折锡箔是个手工活,有的折成元宝样的“银绽”,有的折成叠起来的“铜绽”。折好的锡箔要装满扎好的柴囤内,有几房祖宗就要准备多少柴囤,这是清明日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做青团过时节

阴历4月5日前,一般农家忙着做青团,过时节。做绿圆团,中老年妇女在田间找来一种叫“卖糖干”的植物,用水煮熟后把它与糯米粉融和,再包进豆沙,枣泥等馅,在铺着青菜叶的蒸格内蒸熟。青团颜色碧绿,清香扑鼻,是清明祭祖时一道不可或缺的供品,也是春日间作为送给亲友的礼物。

清明前3天,金山农村还时兴“过时节”。“过时节”是祭祖的一种形式,每年6次,称“四时六节”。四时指春、夏、秋、冬,六节指清明、夏至、七月半、十月朝、冬至、年夜。清明是一年中第一个时节,农家一般备有“老八样”菜肴,放好酒盅筷,烧香点烛,酒过三巡后上饭,这时一家人,按辈份大小依次磕头礼拜,最后化“元宝”,烧锡箔送老祖宗出门。由于“过时节”这一习俗根深蒂固,就是进城了的老年农民,还要找个“车库”等隐避地方过个时节,以表达自己对老祖宗的怀念之情。

扫坟墓做“清明”

清明节前3天,是扫墓的高峰期,家家户户扶老携幼上祖坟扫墓已成规矩。据史料记载,汉代起把墓祭归入五礼之中:“土庶之家,官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由于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沿袭至今。不少人家备菜肴酒盅上坟祭拜,还烧锡箔,为坟地除草、增坟泥等,以尽孝道。上过坟的墓地上还悬“长帛纸”、谓之“记墓”,亦称“标墓道”。

金山农村中,人死亡后第一个清明日为“新清明”,家属亲友上坟祭奠,田野内哭声相闻。民间还有“清明日动土无禁忌”之说,因此不少人就趁清明日把骨灰盒入土,农村里称“落葬”。由于“落葬”是让逝者入土为安,这种“落葬”也有一定规矩,如落葬时必须是清晨,而且还要放炮仗,烧锡箔,亲属亲戚上坟,哭声阵阵,寄托哀思。

现时的清明节,随着公墓和乡镇公益墓葬地的不断扩建,农村中的乱埋乱葬少了,扫墓的形式也在变。现在不少人家带一束鲜花上坟,不焚烧锡箔、纸绽,文明祭扫,渐成时尚。

还有**群团组织利用民间习俗,祭扫革命先烈墓,寄托对先人的怀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放断鹞插柳条

清明节在有些地区还有个有趣的习俗,是“放断鹞”。就是在清明放风筝的时候,把自己预料的年内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倒霉事”写在纸上,粘在风筝上,待它升到一定高度时把鹞线放脱,任风筝随风飘走。据说这种“放断鹞”可除病消灾,保佑一年平安吉祥。其实,这种“放断鹞”只是一种心理的自我安慰而已,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这也不失是一种自我排愁、减轻心里压力的方法。据了解,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普及,这种“放断鹞”的方式已在民间逐渐流失。

清明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节,民间有折柳、戴柳、植柳的习俗。人们在踏青扫墓时在河边随手折下几枝柳条,可编成圆圈套在头上,也可在屋前屋后、河边巷头插种,还可以带回家挂在门框上,据说杨柳的树枝具有避邪的作用。

清明节农村中还有“吃青”的习惯,春暖时节,路边菜园边,长满了马兰头,只要想吃,路边随时可采。勤劳的农人只用手摘嫩的马兰头茎叶,一股淡淡清香随手舞动而散开。一会儿,鲜嫩的马兰头切细凉拌,是一道清明时节的时令土菜。“吃青”的春菜中另一时鲜货要数香椿。春分时,香椿树在各种树中率先暴芽,那香椿嫩芽红亮亮、绿生生,香气四溢,树上摘下后可直接做菜食用,一盘香椿炒蛋,*绿分明,喷香酥嫩,绝对是“吃青”中一道地道的农家菜。

总而言之,金山清明时节的那些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有些习俗还离不开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勤劳的农民在清明前后开始春耕播种,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金山有哪些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