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节等。”清明节,我们都有扫墓祭祖、插柳、踏青、放风筝等习俗,可是你知道吗?还有一种习俗,只有莒县有!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历代沿袭成为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悠千”
在莒县北边的几个乡镇里,转秋千的风俗曾经盛极一时,主要是在清明期间,村里的人聚在一起。转秋千有着时来运转的寓意,主要是在农忙前转秋千,转出好运气,好收成,转出一年的好生活。
转秋千在莒县有很悠久的历史,从每年的春分次日至清明*昏,人们为了祈求平安,成百上千的人自发地立起架杆,捆好绳索,在院中或门前空地上搭起秋千架,让家人参与,以示人丁兴旺。莒县人荡秋千叫“打悠千”,取越打越有钱的谐音。莒北转秋千以碁山镇为主要发源地,主要分布在碁山主峰以东,长城岭下,以大林茂、大野场、小河等村为中心,转秋千在这些地方流传已过百年,盛行时形成了秋千会。
年,“莒县转秋千”被列为日照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又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亲,觉得不错,请点赞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