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前言《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它既有抚今悼昔的伤感情怀,又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是扫墓祭祀怀念离世亲人的节日,同时也是亲人团聚、踏青嬉戏亲近大自然的节日。那么清明节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难道真的只是别上小白花去祭奠一下我们的先烈?在我看来,清明节不只是祭祖,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应该让孩子们了解,清明精神是生命的教育,更是爱的传承。
清明追思灵*洗礼
清明节有清淡明智的内涵。清明是农业社会民众生活关联的指导,中国人是讲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以和为贵的道德追求。在浮华喧嚣的当下“累”可能是很多中国人生活中普遍的感受,我们居于都市,成天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跟精力去思念那些已故的先人和已逝的旧事。清明节让人偶尔得闲,让人暂时停下脚步,让自己的心灵空净片刻,检点自己,静静地思考一些问题。比如说是不是忘根,是不是忘祖。我们可以借清明节的祭祀仪式带着孩子踏青、与亲朋念旧叙旧。由此可见,清明节也是我们每个人对心灵的祭奠,也是一次灵*的洗礼。我们通过清明节这一天,或许可以调整一下自己,从而做到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既尊重生命也尊重他人。
清明寄情文明感恩
清明的祭祖,由来已久。我国自汉代“孝治天下”以来,人们把上坟、扫墓、祭奠的活动,就养成一种习惯,当成一种美德。清明节祭祖扫墓,一方面是对祖先的怀念,另一方面是让孩子学会珍惜生命,认识生命的意义,他们知道生命是有限的,只有珍惜,积极的对待生活,才能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清明节本有“孝敬祖先”的节日内涵,清明祭奠应有智、有理、有节,讲科学,不能忘记文明。在带孩子去扫烈士陵园,将那些烈士们的英雄故事讲给孩子听,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烈士的尊重和敬佩;在带孩子回乡扫墓时,多和孩子说说老一辈人的艰辛生活和努力拼搏,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感恩的心,以后面对生活都会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同时,我们能不能少烧点纸钱,改为鲜花祭拜。或者我们只需除掉祖先坟上的杂草,点上一炷香,以文明的方式表达哀思祭奠。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只有这样我们的天才能更蓝,我们的水才能更清,雾霾的天气才能更少。
清明精神爱的传承
清明乃景清气明。只有万物清明,人类才有心旷神怡的环境。清明是一个万物苏醒,春耕播种的好时节,也是最适合出去踏春的好日子。如果清明前后天气好的话,相信野外肯定是一片春意盎然,花开烂漫。带上孩子去感受一下自然的风光美景,踏着绿油油的草地,闻着花朵的芬芳,感受魅力无边的春季。让孩子在田野间四处奔跑,看看河里的小鱼儿游来游去,听听树上鸟儿的叫声。清明节不仅是祭奠祖先,还可以陪孩子一起放风筝,荡秋千。这样的踏春,让孩子放飞美丽的心情,将生命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多么惬意啊!
据说古代每逢清明节,人们都会放风筝。当风筝放到蓝天后,要剪断牵线,任凭风筝在天空中飞舞,飞得越远越好。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希望保佑平安,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陪着孩子一起放风筝,也能增加彼此之间的亲子关系,还有增进健康,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传承爱的情感。
结语
清明节里面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把它进行必要的提炼总结可以概括出一种“清明精神”,就是感恩、追思、反省、博爱、希望、活力、自然……让孩子从小懂得对人、对大自然都要有一颗爱心、感恩和敬畏之心。清明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应该让孩子们了解,清明精神是生命的教育,更是爱的传承。
审核:笑言
编辑:季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