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面对国家荣誉,范成大满腔赤城,不辱使命,
TUhjnbcbe - 2025/6/23 23:18:00
北京哪里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 http://www.zherpaint.com/

公元年6月,45岁的范成大出使金国。这次的出使任务只有一个:更改“隆兴和议”条款。

01范成大为国家利益挺身而出

“隆兴和议”是南宋与金国订立的第二个屈辱条约。主要内容除了割让土地外,还要进贡大量金银绫罗,金宋两国皇帝改“君臣”关系为“叔侄”相称,“递交国书”的礼仪延续第一个屈辱条约,也就是“绍兴和议”的礼仪规定:每当金史来宋,宋主必须“降榻受书”,即皇帝必须离开龙椅,亲自下榻跪迎宋史,接受国书。这让当时的宋孝宗备觉屈辱。而且很后悔签订“隆兴和议”时,居然忘记更改“受书礼仪”。

宋孝宗夜不能寐,想派使者出使金国。但是无故更改“隆兴和议”条款内容无异于向金国挑衅。思来想去,找到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使者以索求北宋诸帝陵寝,前往洛阳、巩县等地前往金国。但更改合议内容的文书不属于正式文书,必须由使者自己提出。

换句话说,这是一次“非礼派使”,不是礼节性的外交活动,用“挑衅”来形容也无不可,使者有可能“非拘即杀”。

这不是一个好差事。孝宗自己也深知,此去凶多吉少,有可能出现第二个“苏武牧羊”。朝中大臣多数反对孝宗遣使入宋,担心引发战事。孝宗主意已定,振臂一挥:反对无效!紧接着左相陈俊卿离任、礼部侍郎陈良祐被贬。反对的声音消失了,出使之事,依然没人自告奋勇。

文官范成大挺身而出。孝宗羞愧地对范成大说:“朕不败盟发兵,何至害卿;啮雪餐毡,理或有之。”

孝宗说的“败盟”,指的是“隆兴和议”签订之后,为收复北方失地,发动了北伐,但由于枢密使张浚指挥不当,错失良机,加上部下将领不团结,宋军兵败符离(金安徽宿州),孝宗北伐失利,此后更加不敢轻易举兵。

“啮雪餐毡”指的是西汉大臣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为生,吞毡饮雪,拒不投降。

孝宗含泪说:“卿气宇不群,朕亲加选择。”范成大安排好家事,做好了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准备,慨然赴金。

02范成大孤勇出使金国

范成大是苏州人,从小见惯了江南的旖丽风光,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南国去北方。当使者的队伍经过旧都汴京时,范成大脑海中浮现的是张择端笔下《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繁华都城:汴河两岸,高楼林立,商铺毗邻,桥上人来人往,桥下船只如梭,汴京城气象万千,百姓安居乐业。

但是,迎接他的是满目疮痍。“民间荒残自若,新城内大抵皆墟”。热闹的相国寺“无复旧观。寺中杂物,皆胡俗所需”。一个曾经风雅的宋朝,不复存在。

《揽辔录》记载了当时百姓的生活现状:“久习胡俗,态度嗜好与之俱化,最甚者衣装之类其制尽为胡矣。”

在金人统治之下,百姓的生活风俗日趋接近胡人,他们的衣食住行,都被俱化。

五尺男儿愤然落泪。

然,百姓依然记得自己是大宋子民,他们心中依然渴望王师北定,渴望家国一统。当得知大宋使臣到了中原,他们奔走相告,从四面八方奔赴在一起,只为面见使臣。百姓跪地拦车,磕头诉苦,伤心绝望之情溢于言表。

范成大再也无法忍住泪水,抬望眼,一眼看到了朱雀门,昔日气宇轩昂的楼阁,如今无不颓毀。他下车步行在皇家御道上,再也感受不到庄严肃穆。脚下的土地,身边的百姓,无不在忍受亡国之痛。擦干泪水,他写下了

这首诗:

《州桥》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州桥:在当时汴京旧城,横跨汴河,位于朱雀门和宣德门之间。

这首诗写出了汴京百姓时刻盼望圣驾回京,多年过去了,音讯全无。见到来使,似乎看到了希望,忍住悲痛的泪水问道:什么时候北伐?六军何时才来?

作者没有用一个“痛”字,然字字皆血泪,字字皆悲从中来,家国之痛,尽在笔端!

范成大一行到达燕山(今北京)后,按照礼节,金国设宴招待宋史,在宴席上是不能递交国书的。应另则他日正式入朝,卑躬屈膝,以跪礼递交国书。

然而,范成大永远都记得孝宗赋予他的使命,就是改变跪礼。范成大把握时机,在宴会进行到一半时,从怀里掏出提前写好的国书,离席上奏,慷慨陈词。

《宋史范成大传》记载:“范成大,初近国书,词气慷慨”。金世宗大吃一惊,一把把国书扔在地上,拒不接受。范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这令金国上下十分震惊,金太子完颜匀恭惊诧之余,目露凶光,怒气冲冲拔剑而起,被他哥哥拦住。

范成大巍然屹立,面不改色,眼神中写满坚定。双方陷入僵持。金世宗被眼前这个男人的勇敢坚毅所折服,他钦佩这个文官居然有舍生忘死的勇气,最终收下了奏折,但只允许南宋奉迁陵寝,归还了宋钦宗的梓宫,其它申请一并拒绝。

虽然被拒,但范成大的风骨气节让金国举国尊重,他傲世金主,不辱使命的故事,彰显了一个弱国在外交中的坚定立场。这和秦桧代替赵构在金使面前跪地称臣的场面,天上地下。让秦桧跪穿地球也不屈他。

03赤胆忠心,不计生死,维护国家荣誉

范成大,本是文官,自然少不了记录沿途所见,他一路北上,一路即兴创作,成绝句78首,词数阙,并完成了北上日记《揽辔录》。

范成大出使金国期间,住在会同馆。有一个当差的小吏听说了范成大的故事,特别敬佩他的威武不屈之志,得知金国已经奏议,很快要扣押他,特意跑来报信。

范成大早已做好准备,提笔写了《会同馆》一诗做绝笔:

会同馆

山客馆也。授馆之明日,守吏微言有议留使人者。

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上沤浮!

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不。

万里:指自己所在金国之地距临安万里之遥。

沤浮:水中气泡。

“提携”两句:以汉代苏武自比,苏武手持汉节,十八年誓死不屈,最后被流放到荒蛮的北海放羊,扬言:“公羊产奶时,才是你的回家日。”苏武吃毡喝雪,汉廷符节从不离身,十九年后终于还朝。

“致命秋”:指生命的秋天,绝命前夕。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范成大用短短一首诗明志,以苏武为榜样,深知自己肩负朝廷使命,独自远行万里,前途未卜,命运如海上行舟,巨浪滔天,自己如同水中的气泡,转瞬即逝。即便命薄如纸,但依然选择报效国家,为民请命,丝毫不惧。

其中苏武的典故,也在呼应孝宗在他临行前的含泪嘱托:如果不是因为我北伐失败,何至害卿啮雪餐毡。

范成大用生命完成了这首诗,本以为是告别生命,然而最终金国还是放他回去了。回南宋后,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宋史》对范成大出使之事给予了极高评价:“成大致书北庭,几于见杀,卒不辱使命。俱有古大臣风烈,孔子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者欤?”

夷狄乱华,战火燃起,生灵涂炭,经济凋敝,靖康之耻让几千年文明孕育的灿烂文化被摧残,壮美河山南北分离,百姓无可安居。

宋代大儒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个从未手持刀刃的文官范成大,还有岳飞、文天祥、辛弃疾、陆游等爱国志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年,范成大病逝于家乡,终年68岁。谥号“文穆”。

1
查看完整版本: 面对国家荣誉,范成大满腔赤城,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