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代的名画,想必大家可以说出一大堆,如果再提起北宋的名画,估计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在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那幅《清明上河图》,不过在前一段时间,被顶上热门的,频频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北宋时期另一幅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这幅画也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同样也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同样也是国宝级的文物。
清明上河图部分因为《国家宝藏》的播出,《千里江山图》走进了更多人的视线里,引发了很大的轰动,网上一时间也出现了很多高清图,故宫后来也办过展览,这幅画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成为国宝?
首先,他的篇幅比《清明上河图》全卷要长一倍多。
其次,他的用料,跟黄金一样贵!(可以去看看国家宝藏里面的关于颜料的介绍)
最后,他的艺术高度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而它的作者,当时在完成这幅画的时候,只有十八岁,想象一下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完成了一幅千古名画,而我们十八岁的时候在干什么?真是可怕。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在这幅作品完成之后,这位天才少年就去世了,好像是这幅画耗尽了这位少年的全部生命一样。
千里江山图部分公元年,北宋政和三年,这幅画被宋徽宗赵佶赐给了当时的权臣蔡京,蔡京在上面做了提拔,这也是我们现在了解这幅画的作者唯一的一手资料。
这幅画的作者叫做王孟希,他原来是“画学”里面的“生徒”,也就是说宋徽宗当年成立了一个绘画学校当然是转为皇室服务的一所学校,其中有优秀的学生,以后可以键入翰林院图画院工作。
王孟希屡屡向宋徽宗献上自己的作品,希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每次都得不到宋徽宗的认可,这让王孟希很尴尬,正是因为这段灰色的时光,王孟希开始努力学习各种技法,终于在他的不解坚持和努力之下,宋徽宗觉得这位少年是一位可造之材,于是在宋徽宗的支持和帮助之下,王孟希的技艺在短时间之内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不到半年时间,他就完成了这幅《千里江山图》,并且顺理成章得到了宋徽宗的激赏,把它赐给了当时的宠臣蔡京,可见宋徽宗心里这副画的分量有多重了。
不过遗憾的是,在此后的数年里,王孟希就像消失了一样,他的长相,他的家族都不得而知,不过,一直以为《千里江山图》都有着一个清晰的收藏脉络,最后被藏于北京那个故宫博物馆,现在又为后世所欣赏,这也许是一个画家最成功的地方了,一副千古流传的画作,一个用生命在作画的少年,盛开之后就匆匆凋谢。
“宣和供奉王孟希,天子亲传笔法精。
进得一图生便死,空教断肠太师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