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羊城通草水彩画亮相永陵再现岭南版清明上
TUhjnbcbe - 2025/6/22 9:12:00

封面新闻记者曾洁摄影报道

清代的广州城长啥样?或许你不用翻阅历史书本,仅仅通过一个画展就可一窥端倪。11月16日,广州番禺博物馆带着“羊城遗珍----十九世纪外销通草水画中的广府旧事”展做客成都永陵博物馆,58幅卷轴、36幅通草水彩画首次入川,集合成一幅岭南版的“清明上河图”,带领观众从画作上游历清代的羊城。

16世纪以来,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外通商贸易口岸,经济发达,商帆云集,吸引了众多的外国人。他们想在这神秘遥远的国度买点纪念品带回家,向亲朋好友传递美丽的东方风情。瓷器、扇子、漆盘、象牙雕固然大受欢迎,但能让这些外商访客对广州甚至中国留下生动印象的,则莫过于广州画工笔下的通草水彩画。

19世纪初,广州口岸的画家为了满足西方客人的需求,创造性地使用由通脱木的茎髓切割加工而成的通草片作为水彩画的材质,在中国画中结合了西洋绘画技法,围绕中国的风土人情,创作了中西合璧的外销通草水彩画。它尺幅不大,描绘细腻,色彩亮丽,题材广泛,堪称广州的“明信片”。

番禹博物馆馆长助理、副研究员肖华透露,19世纪晚期,随着西方人趣味的改变和摄影技术的普遍,通草水彩画逐渐失去国际市场,到20世纪30年代,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就连广州本地也基本没有留下通草画的痕迹。为了筹备这个展览,馆方从散落在世界各大博物馆或私人收藏家处,征集了一批当年外销的通草水彩画,不仅花费不小,而且征集过程很不容易。展览刚一开幕,就有不少观众涌进展厅,细细欣赏这些画在草上市井百态。

别看通草水彩画尺幅小,骤看其貌不扬,笔法幼稚,但是凑近细看,描绘细腻,着色夺目,凹凸有致,而且涉猎的题材极为广泛,反映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从广州的港口风景、珠江船舶到花鸟虫鱼,从百姓的生产、生活到国家的司法刑罚、皇家贵族,包括了清代羊城社会的各个方面,既是岭南版的“清明上河图”,又是羊城明信片和小人书,吸引了无数的西方顾客。这些画作从广州扬帆起航,销往欧美各地,成为向世界展示清代羊城社会风貌的美丽名片。

这些画作不仅具有艺术欣赏价值,还对还原清末市井生活有一定帮助。例如一幅《泮塘图》,虽然这个地名仍在,但经过多年的演变,早已是沧海桑田。生活在当地的人,住着高楼大厦,原本只能从祖辈口中回忆当年的田园风光,如今还能从通草画上还原出小船流水人家的旖旎。再比如广州生产丝绸,但清代人如何制作丝绸制品,并没有详实的史料,而通草画上一组养蚕、理茧、缫丝、解丝图,生动描绘了农妇制作丝织品的过程。

当年的画工要将采集到的通草,像削苹果一样削成薄如蝉翼的纸片,再用进口的矿物质原料点染作画,难度可想而知。此次永陵联合番禺博物馆举办展览,让观众跟着通草水彩画连成的甬道,游历一回清代羊城,领略它多姿多彩的景观。本次展览是岭南通草画首次入川来蓉,也是成都永陵博物馆今年继“丝绸之路古国钱币展”、“石家庄毗卢寺壁画摹本暨汉画像砖拓片展”、“江风海韵启东版画精品展”之后,第四个从外省引进的交流展览。

小贴士:什么是通草画?

通草是通脱木的茎髓,呈圆柱形,表面白色或淡黄色,体轻,质松软,中央有空心或半透明薄膜,无臭,无味,既可入药,又可制作工艺品。自古以来,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就把通草片编织成花,成为妇女的头饰,成为家居厅房的装饰。这种手工艺直到今天仍然存在,手工艺者要经过砍伐通脱木、顶出茎髓、切割茎髓等主要步骤,才能制作成通草片。广州画匠使用通草片绘画,具有地理之便。

1
查看完整版本: 羊城通草水彩画亮相永陵再现岭南版清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