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轻的时候,喜欢风风火火。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喜欢停下来,慢一些,喝一壶清茶,读一首古诗,回忆一段往事!
少年时,读苏东波,只觉得写得好,现在读苏东坡,才感受到人生不易。
该放下就别拧巴,该舍的,就别心疼,人通透了,日子就过好了!
读诗,先读人,每一首诗的背后,都藏着诗人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读懂了人,诗自然就懂了!
那么苏东坡是一位怎样的诗人?
年,苏轼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也是大文豪,弟弟苏澈也有才绝惊艳,父子三人并称为“三苏”。
苏轼号称铁冠道人,世人也称他为苏东坡。
年,苏轼中了进士,入朝为官,可与王安石变法,意见不同,只能不停的外调,转辗各地为官!
苏轼在诗歌艺术上,成就颇丰,是北宋文坛领袖人物。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清新脱俗,风格独特,
尤其是那首《水调歌头》,堪称千古绝唱!直接纳入学生语文课本,成为家喻户晓的诗歌!
今天,我们来欣赏3首苏轼的古诗,这3首诗,不仅是经典之作,更充满人生哲思,一起来看看吧!
1、水调歌头
苏轼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一生漂泊,转辗四处为官。
公元年,那天正好中秋,诗人仰望星空,看到皓月当空!想起了弟弟苏澈,已经七年未见了。
当时,苏轼在密州做太守,中秋节那天,诗人一边醉酒,一边赏月,直到天亮,还意犹未尽。
于是大笔一挥,写下了这段诗文,取名《水调歌头》
这是一首望月思人的佳作,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无尽相思!
苏轼一生,喜欢儒学、尤其到了中年,还有
“皈依佛门”的想法!所以晚年诗歌充满哲理!
诗人在院子里喝酒,酒过三巡,月亮升起来了,特别圆,诗人不禁感叹,这么圆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有啊?
问谁好呢?院子里空无一人!只能问那遥远的苍天!
诗人一个“问”字,用得极其巧妙,把青天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像问老朋友一样,把酒相问,诗人真是太豪放了!
这时候诗人发现今天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人间是团圆的中秋天,那天上又是什么日子呢?
诗人对宫阙产生了好奇和向往之情,好想去那天上看看呀!
接下来,诗人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个夜晚,风很大,诗人好想趁着风力,飞到天上,去那宫阙里看一看。
可又担心这美丽玉砌的楼宇太高了,我实在经不住这严寒啊!
说到这里,诗人将目光转移到脚下,此刻月光之下,诗人的影子是如此清朗,诗人一人与影子独舞。
诗人月下独舞,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种绝世孤独之感!
苏轼词中虽有孤独,但更有自我勉励,独舞,也能让自己开怀!
诗人如何开怀的呢?诗人说“何似在人间”
比起那清冷的月宫,苏轼更爱这温暖的人间,更愿意趁着月光与影子起舞!
夜已经深了,月亮慢慢落下,转过了朱红色的阁楼,挂在雕着花的窗户上,照着房里失眠的人!
诗人说,这明月对人们有怨恨吗?为什么总在离别时,那么圆满呢?
最后,诗人做了解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千古名句,至今无人超越!这也是整首词的中心句!
诗人说,这世间之事,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既然如此,又何必执着呢?不要为了短暂的离别而忧伤吧,月亮也是无辜的!
这句既是诗人对人世的豁达,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他仍希望月圆之时,也有亲人团聚之时。
诗人最后,发了美好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意思。
诗人说,既然离别没办法避免,那只要亲人健康,平安,长寿,那就心安了。
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通过明月,把彼此的心连接在一起!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看起来很简单的一句,但却充满哲思。
这里的“但愿人长久”,突破时间的局限;
“千里共婵娟”,打了空间的阻隔。
这就是古人说的“神交”。
古人有“神交”的说法,就是好友或亲人分离,他们彼此可以通过共同爱好的事物,相互相思,诗人这里的共同爱好就是明月!
这也充分体现了词人博大的精神境界!
2、东栏梨花
苏轼宋代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公元年,苏轼40岁,传来调离密州知府的命令,前来接任的是孔宗翰。
次年,诗人即将启程,前往徐州,如今密州正值春天,密州城内梨花开了,柳树也郁郁葱葱,实在是太美了!
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东栏梨花》,送给孔宗翰。
诗人都40岁了,对于古人来说,已经是晚年了!还被调任,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诗人写这首《东栏梨花》也仅仅只是感叹时光短暂!梨花年年有,只是不知道自己还能看几度春秋!
这首梨花词,看似写景,实者写情,感叹诗人清明而细腻的真实人生!
诗人开篇,就赞美了梨花和柳树,诗人是怎么赞美它们的呢?
诗人说,这梨花颜色淡雅,像一朵朵洁白的雪花,开满了整个密州城!
城中的柳树长得郁郁葱葱,许多柳絮飘落下来,漫天飞舞,这场景真是绝美!
可如今,我并没有太多欢喜,我心中有些惆怅!
我的一生就如那东栏边上的一株洁白无瑕的梨花,虽身处凡尘俗世,却一生清清白白,可又有几人能看透这纷繁复杂的人生呢?
诗人以梨花自喻,告诉世人,人间皆苦,充满悲欢离合,但我们要“出淤泥而不染”,做个一个清明的人,清清明明,干干净净!
3、望江南·超然合作
苏轼宋代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公元年,苏轼40岁,苏轼去了超然台。
说起超然台,还有一段小故事,当年,苏轼从杭州调到密州时,找人修葺了城北旧台,并让自己的弟弟取名为“超然”,“超然”一词,取自《老子》。
诗人站着超然台上,看见暮春时节,春雨朦胧,突然一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诗人一生颠沛流离,远离家乡,在外做官,诗人说,虽然是暮春了,但感觉春天还没有过去,这里微风细细,柳树上的柳条随风摇摆!
诗人站在超然台,像远处望去,看见了护城河,这护城河内的水,在春光照耀下,微微闪着光亮。
这时候,诗人的目光转向城内,城中到处都是春花烂漫,十分艳丽。
这迷迷蒙蒙的细雨,在城中四处飘洒,这千家万户都看不清了。
其实,寒食节过后,诗人从酒醉中醒来,特别想家,常常因为想家而长吁短叹!
这个状态,真得不太好,不能在老朋友面前流露这样的情绪,以免朋友担忧!
于是,诗人点上新火,蒸煮一杯刚采好的新茶。
诗人最后一句“诗酒趁年华”,意思是这写诗和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才可以啊!
与第一句“春未老”遥相呼应,只是想告诉大家,尘世间的烦恼千千万万,只有懂得忘记和舍得,趁着好的年龄,善待自己,好好享受时光,才能过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