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节,这是我国传统的祭祀先祖的节日,以前在这个时候,农村家家户户一大早就在门框两边插上柳枝,大人孩子携带祭品、纸钱早早的来到先祖坟墓前祭扫,这一切事情办完,回来后大人煮上几个鸡蛋,小孩子互相拿着鸡蛋对碰,碰碎了就吃下去,代表“碰碰运气”,寓意一年平平安安,这都是我国清明节传统的习俗,可是今年清明扫墓已经变味了,十年后或许无人祭扫,清明节会名存实亡吗?
一、农村很多家庭不再插柳枝
今年回到老家农村,感觉现在很多农村环境变化的非常好,以前路边栽植的都是杨树、柳树,现在村里栽植的多是桃树、银杏树,路面干净平坦,但村里人烟稀少,好多大门都是紧闭的,房屋院落也非常气派,可是清明节很多家庭大门外不再悬挂柳枝,似乎忘记了清明插柳这一个习俗。
二、上坟扫墓不见年轻人
清明上坟扫墓是家庭活动,以前扫墓的时候,全家去先祖坟墓前扫墓,除了把最三代以内亲人祭扫完毕,也会把家族叔辈、爷爷辈一并祭扫,表示后人没忘记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如今去扫墓的都是家庭中老人,不见年轻人身影,他们或许已经忘记清明扫墓的意义,若干年后,家族中老人逝去,坟墓或许无人祭扫,清明节也就名存实亡了。
三、年轻人把清明节当作踏青节
年轻人不再出现祭扫的地方,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游玩中,在家的年轻人带着老婆孩子,协同关系不错的同龄人,出现在当地一些风景点,而在外工作的年轻人,更是全家奔赴名山大川,美其名曰增长孩子见识,清明节似乎又演变为最初的踏青节,等下一代人成长起来,清明节扫墓的习俗还会延续吗?
四、煮鸡蛋习俗几乎无人知晓了
清明节吃鸡蛋是传统习俗之一,它不仅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而且也是孝道文化的传承,因为清明是春天的开始,一切新生命孕育而成,在民间孩子们拿着鸡蛋到处撞鸡蛋,寓意“岁岁平安”代表一年无病灾,可是如今这种习俗已经渐渐被人遗忘,若干年后,还会有人记得清明曾经有过这种习俗吗?
五、扫墓后吃一顿团圆饭
以前家庭扫墓都要提前告知,大家骑着自行车或步行相互约定好一个日子,到了那一天,无论多忙都要集体去扫墓,扫墓完毕,大家中午在一起是一顿家族团圆饭,唠唠家常,说说心里话,温馨又和谐,加深彼此的情感维系,可如今,大家扫墓完毕,打个招呼各自就回家了,再也没人提前准备团圆饭了,也失去了节日团聚的优良传统。
六、坚持留在农村生活的人越来越少
扫墓习俗是民间活动,主要是由土生土长守护家乡的一群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天几乎都待在农村,所以清明节上坟习俗气氛浓厚,如今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外出农民定居的增多,坚持在农村生活的人口越来越少,加上移风易俗,上坟扫墓逐渐失去曾经的热乎劲,若干年后,农村几乎没人居住了,清明节会名存实亡吗?
总之,清明祭祖是民间的一大习俗,它由来已久,它是一件家族集体盛事,意义深远,但随着时代的进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换,它原本的传统意义逐渐被人淡忘,现在扫墓祭祖靠着老年人支撑,或许十年后无人祭扫,那时清明节会名存实亡吗?